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与中亚及俄罗斯携手“把脉”天山预防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1:11 新华网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2日电(记者贺占军张鸿墀) 9月19日至21日,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地震界官员及专家、学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以天山防震减灾为中心议题,在地震观测技术、地震预测和地震学研究、城市防震减灾技术运用等方面交流经验,寻求共识。

  这是中国地震局与中亚各国地震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第六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1992年,首届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此后每隔2到3年,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轮流召开。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说:“地震科学研究也无国界。天山地震国际学术研讨工作,将各国先进的防震减灾技术汇聚到了一起,并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天山的地震灾害,为保障各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横亘新疆的天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是亚洲高大山系之一,绵延2500余公里,像一条长长的丝带,将新疆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连在一起。

  “天山也是世界上强烈的地震活动区,它不时给人们带来可怕的地震灾难。”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张培震等专家在对天山构造进行GPS研究后发现,现在地壳运动使天山正在遭受塔里木板块较为均匀的挤压缩,并不断隆起、活动,导致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

  据统计,20世纪以来,天山地震带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2次,7-7.9级地震近20次,7级以下地震更是不计其数。仅2003年发生在新疆巴楚-伽师和昭苏的两次地震,就造成了278人死亡的惨痛灾难。

  因此,中国、中亚各国、俄罗斯、美国等国都将天山地震带作为重要的研究和观测对象。加强国家间的地震科学技术合作,已成各国共识。

  俄罗斯科学院吉尔吉斯科学站执行站长杰兰德·谢洛契柯夫说:“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科学站,对天山地震的研究已经有30年的历史。我们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研究主题——天山。这样的交流、合作,能够产生出更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防震减灾技术。”

  为了应对天山山脉的地震灾害,中国自2004年起在新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计划5年内投资10亿元人民币补助资金,对全区地震多发、易发地区的民房进行改造,以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目前,已有248万各族群众住进抗震安居房。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刘玉辰说,“十五”期间,中国政府斥巨资建设“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中国的地震观测科学和地震预测研究正逐渐步入网络化时代。其中,包括在天山建立的97个固定强震台网。“十一五”期间,中国已将防震减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继续与各国在防震减灾中加强交流与合作。

  与会的各国官员、专家则希望,各国能够超越国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天山地震研究、合作为契机,加强国家间地震科学研究,减轻地震灾害,实现全人类的安宁。(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