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附图】“大五”重修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身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10:11 兰州晨报

  不少师生指出“病症”———高校学分制“硬伤”累人’

【附图】“大五”重修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身亡

  计算机教室里满是顶着“高压”修学分的高校学子们。

  本报记者裴强摄

  9月14日下午,兰州某高校男生小刚(化名)因学习压力太大从一幢教学楼5楼纵身跳下身亡。他是该校实行学分制以来第二届本该毕业的学生,但还有20多分学分等待他去重修,他绝望了。事情发生后,有人认为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完善是造成学生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

  重修”学分逼他自杀?

  提及小刚跳楼之事,校园里几乎无人不晓。一位法学院的学生说:“听说他已经大四毕业了,可是挂了好多课,学分没修够,压力太大了。”另一位外语学院的学生说:“当时刚下课,他从一座综合教学楼五楼跳下,听说是没有按期毕业的‘大五’生。”

  小刚跳楼前留了遗书,有“学习压力大,没有正常毕业”等内容。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小刚还有20多个学分没有修够,需要重修,到明年的6月才能拿到毕业证。记者在该校教务处了解到,2005年有20名学生因学分没有修够而进行延修;2006年的毕业生中也有23名毕业生需要延修。据介绍,上“大五”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极少数,小刚所在的学院仅有2名重修生。

  学分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弹性学制,只要修够规定的学分,你就可提前毕业(目前还没有3年毕业的),相应地,如若达不到所要求的学分,学生就需要推迟到第五或第六年毕业。西北师范大学是我省高校中实行学分制较早的大学,按照师大现行的教学计划,各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54加减5学分(即可上下浮动5学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西北师大是从2001级起本科教学实行学分制的,05届就是实行学分制以来的首届毕业生,当时就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按期毕业,本来这是实行学分制的必然结果,但大多数同学不能接受:心理压力太大。

  高校学分制存在硬伤

  有部分学生反映,高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却无法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就此,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资源短缺已经是兰州各大高校实行学分制普遍存在的硬伤。

  一位大学老师给记者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甲同学大一挂了一门高数课,大二就需要重修高数,可是大二时这门高数课的课程安排又与他的另一门必修课造成冲突,甚至出现再次挂课的情况,如此下去越积越多,毕业时就无法修满学分。

  选课只求容易“过关”

  记者调查了解到,学分制实行以后,大多数学生以拿到学分为唯一目标,选课时不考虑其它因素,只求考试容易通过。“哪个老师的课好过我就选哪门课。”被采访者都这样说。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本来让同学们选课,也是评价老师和对老师队伍优胜劣汰的先进机制,但在教学资源有限、老师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出现一门课就只有一个老师,哪个老师考试放得松好过关,学生们便选哪个老师,这样根本无法体现学分制的先进性。”

  学分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西北师大教务处孙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分制教学体制下,出现的学生重修时上课时间容易冲突、学生选课时存在的困惑、个别导师及班主任责任心不强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学校也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和改善。孙处长还表示,学分制的教学体制,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一切都安排好的情况下学习成长的,到了大学就有许多不适应,部分学生从小就比较孤僻,到了大学在学习、经济、就业等多重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失落、孤独无助的心态。

  缺乏解压渠道导致悲剧

  小刚所在学校的学生处处长告诉记者,小刚性格孤僻,还多少有点“抑郁”,这些导致小刚最终跳楼自杀。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大,自杀事件频发,说明学生缺乏有效的解压渠道。记者调查了解到,高校实行学分制后,由于选课不同,学生从入校的第二学期开始,再不按自然班级上课了,选课的结果是每一授课班级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组合,这使传统的自然班级结构松散、功能弱化,使大学生失去了集体的依附感和归属感,同学们都是散兵游勇式地各忙各的,限制了深度交往的圈子,性格内向的同学被更加孤立。

  “都大四了,我连班上的同学都没认全。”兰大化学系的一名同学笑着说,“大家都各忙各的,而且许多课程都是分开上,只有专业必修课是本班同学在一起上,见面的机会并不很多。”师大文学院一位大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班70多人,简直就是一盘散沙,班主任也很少见面,除了班长为班里的事操心,没有人来关心同学的心理问题。”

  心理专家说,如果小刚能得到同学的帮助,使他有倾诉的对象,或者有人关心他,注意到了他思想上有轻生的苗头,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让他走出阴影看到希望,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本报记者石玉龙见习记者鲁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