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5至17岁成孩子"问题年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13:48 北京晚报

  市教委近日发布一项历时三年的调查。研究人员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走访法院、少年法庭和学校,收集分析了22万份问卷资料,摸清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主要特点。而针对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喜好,市教委开始建立网上德育系统。

  调查解读

  15至17岁是学生问题高发期

  调查显示,全市在校行为不良学生主要表现为“旷课、夜不归宿”和“打架斗殴辱骂他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表现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分析显示,“厌学”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开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是:15至17岁是学生不良行为高发期;节日、假期是未成年人犯罪和被侵害的高发期;特殊家庭背景和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有直接影响。

  专家介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除了学生主观上有“青年人易冲动”、“意志力薄弱”等特点外,客观原因如父母离异、家庭重组、家长收入或文化水平低、师生间缺乏正常沟通等是主要诱因。

  如何才能避免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专家发现,探索贴近学生的教育方式,会产生显著的教育效果。调查表明,“网上QQ对话”、“手机短信”等方式都深受学生认可。

  6成学生业余活动上网为主

  有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北京市上网人数达到428万,27%的市民都是网民。北京十一学校的一项调查则显示,学生家庭目前的电脑拥有率为93%,其中88%的家庭能够上网,77%的学生经常上网。已经有6成学生把上网当成课余主要活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聊天和游戏。

  针对这一特点,市教委开始建设数字德育网络。“十五”期间,市区两级政府拿出20亿元建设校园网,现在全市18个区县1823所中小学完成了“校校通”工程,网络节点进入每一间教室。教委德育主网站——中小学数字德育网(http://moral.bjedu.cn)正在成为学生业余网络生活的乐园。模拟法庭、游戏大赛、主题班会、心理咨询等栏目深受学生欢迎,在假期“法官妈妈”尚秀云做客聊天室的时候,瞬时在线浏览人数高达8000人。

  沟通故事

  20个月网上“捞”回1名消极孩子

  “我想进少管所。”2004年12月,数字德育网“情感加油站”里出现了这样一条让老师们吃惊的帖子。“你是想去那儿社会实践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立即对发帖人进行正面引导,但是这个网名mike6的孩子却说,“我就是不想要自由,就是想当少年犯。”这个孩子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如果不说服他,他很容易被人带到歪路上去。”通过网上聊天,老师们了解到这个孩子消极的原因是“家长打我,老师烦我。”于是一场长达20个月的网络引导工作开始了。心理辅导老师们每天关注着mike6的帖子,从2004年12月到今年9月,mike6从初三到高二一直在老师们的网络陪伴下度过。他逐渐发生着转变,从最开始的一味指责别人,到表现出对初中生活的留恋,最近还开始关心别人,通过网络为自己的同学寻求帮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张靖介绍说,“情感加油站”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频道,开设以来发了3万多张帖子,其中60%涉及心理问题。心理辅导老师们轮流值班,对网上的2000个心理话题进行了答疑。从发帖情况看,学生存在最多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与同学的关系和与家长、老师的关系。其次是考试焦虑问题,网站为此设立了专门的解答专题。

  专家说法

  学会跟孩子在网上对话

  专家认为,因为在网上讨论心理问题比面对面咨询更具私密性,所以网络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景山学校的老师们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在网上交流,学生比平时放松得多。”景山学校一些班级已经把班会挪到网上开了。老师们惊喜地发现,以前开班会是少数人讲,多数人听,而网上班会真正成了全班大讨论。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地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一次班会平均每个人的发言都有20多条。老师们说:“以前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按大人的想法去做,现在觉得,要跟他们沟通,要引导他们,首先要学会使用他们的交流方式。这样的教育才事半功倍。”

  根据规划,2008年底前,本市将基本完成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任务,实现德育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也许不久之后,家长们不会再阻止孩子上网,而是也通过网络与孩子交朋友。J06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