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融合与均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6:37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要素在城乡间流动——即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的战略目光投向了更为广袤的农村,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之路。

  一座城,1033个村庄

  即墨市陆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包含了一个城区、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这里面分布着100多个社区、1033个村庄。

  着眼于提高城市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即墨市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短短5年时间,即墨城区面积从18平方公里迅速膨胀到现在的42.7平方公里。2004年以来,全市新建城区道路19.8公里,铺设供热供气管道54.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87.4万平方米……穿城而过的墨水河,经过两年多的治理已初见成效,平沙清流、岸柳含烟、长桥卧波等“淮涉八景”一个个得以重现。

  按照经济学的溢出效应,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城市和经济要素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向郊区拓展,从而实现城市由集中走向分散化。即墨用城乡统筹的眼光看待农村,确立了“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

  远郊各村的安静,被急速的小城镇建设的脚步声打破。位于即墨城北部20公里的华山镇,一条条镇区道路宽阔笔直,过去的破旧厂房变成了绿地游园,以前的老中学变成了供气供暖的“安居工程”——华阳住宅小区……一座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乡村田园小镇正在这里崛起。在国家建设部公布的近期新增的58个“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名单中,该镇榜上有名。

  道路建设、雨污水管道铺设、强化水质等系列工程在农村陆续启动。以供水为例,现在即墨市的自来水管网东到海滨、南接城阳、西至大信、北通华山,供水面积达178平方公里,特别是蓝鳌路供水大动脉的东西贯通,进一步拓宽了供水空间,为即墨东部地区赢得了发展先机。在环秀办事处,为改变村庄垃圾遍地的局面,全处建起了78个垃圾中转站,平均每个村庄都有一个自己的垃圾中转站。

  各种要素配置的完善,正在使即墨的农村告别道路泥泞、垃圾成堆的面貌。乡村环境、住宅小区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依旧留守在乡村的农民开始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新社区,新农村

  继去年投资3522万元,对65个城中村进行改造后,今年即墨市确定的涉及5个街道办事处、67个城中村、总投资额3774万元的改造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到6月底,48个村庄的162项工程已开工建设。

  城市、村庄之间的落差,囊括了工业化、城市化、“三农”等重要命题,凸现的是城乡社会发展的均衡问题。对村庄的改造,涉及到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交通等众多公共事业的建设。

  “农民是即墨人民的主体,要保证他们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公共财政就要向农村倾斜。”即墨市委书记张洪训说。

  为保障农民健康,继2003年建立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和救助制度后,今年即墨又启动了农民健康工程。目前,该市按服务人口2000人、服务半径0.5公里的原则,规划设置的8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有114个达到青岛市一类标准。当服务站全部建成后,将使全市农民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而对农村教育的关爱,即墨市更是毫不“吝啬”。目前已累计投入2.35亿元进行了新一轮的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到全市24个镇(处)的68个学校。温泉中学、龙泉中学、龙山中学、华山中学在新学期已全部交付使用。并且,即墨市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今年9月份开始,城乡教师实行“同工同酬”,免除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启动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程、救助失学女童的“春蕾助学行动”、“残疾人安居工程”……多层次的利益保障体系,使农民看病难、上学难和增收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破解。

  新农民,新经济

  现在城乡差距的内在原因在于农民多、就业的门路少、致富的办法少。

  为此,即墨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构建起以“创造发展条件、提高发展能力、完善发展保障”为主体的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即墨市累计投资30多亿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高新区、水产种苗基地、畜牧示范园、省级高新区等指导农民致富的农业园区纷纷涌现,19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即墨,培育出农产品名牌53个、新型经济组织42个,带动10万农民实现了增收。

  让农民学会致富本领,农民的生活才能全面好起来。2001年,即墨市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到去年底,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其中73%实现了非农就业。龙山街道办事处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5300余人,2300多名家庭妇女走出家庭进入企业,1900多名妇女为企业搞针织服装加工,1100多名妇女在家从事刺绣、竹编,人均年收入达7000余元。

  要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第三产业是最佳选择。而作为一个能吸纳大量人口就业的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无疑也将解决农民在向城市进发中的就业难题。

  即墨市将目光瞄准了市场商贸业和旅游业。市场商贸业是个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具有多元拉动效用的产业。即墨市目前已建成各类市场141处,而它们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是显著的,目前,在市场上经营的业户4.5万户,围绕市场从事运输、餐饮等三产的人员达12.5万人。而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即墨东部旅游资源的丰富和独特,183公里的海岸线上,山、海、岛、泉、滩、林、港各具特色。2004年底,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青岛新东部”的战略目标以来,当地政府就像陀螺一样飞速地转了起来。现在温泉镇的一些姑娘在温泉天泰会所找到了新工作——当球童;而镇里的妇女和老人也找到了新的生财之路,他们每天拿着小马扎到球场修整草坪,一天能挣30元……据统计,即墨市二、三产业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3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53%。 周起先 吕 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