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用电影解读靖国神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4日08:51 南方新闻网

  他用电影解读靖国神社

  中国导演李缨耗时8年拍摄纪录片,力图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角度来解读

  本报讯据央视《面对面》报道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名叫《靖国神社》的纪录电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这部电影尚未正式公映,其导演李缨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

的对象。

  李缨,1989年旅居日本。1993年,他在日本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1997年,他代理了由中国人制作的纪录片《南京大屠杀》。

  但当李缨接触了很多日本的学者、教授后,发现他们普遍不接受关于南京大屠杀方面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抓住你一点不够精确的地方来否定你的全盘。这让他感到日本与我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隔阂很深,所以他想拍一个跟南京有关的电影。

  正当李缨为拍摄有关南京的纪录片做准备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日本一次有关南京大屠杀60周年的研讨会上,上千人为当年的屠杀热烈欢呼的掌声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原来的拍摄题材和拍摄思路。他决定拍摄一部多角度透视靖国神社的纪录电影,力图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角度来解读靖国神社。

  李缨和他的日本同事一起经历了8年漫长的拍摄过程,他们开始真正地了解这个在日本有着强大军事和政治号召力的靖国神社。

  目前,李缨耗时8年拍摄的纪录电影《靖国神社》进入到最后的制作阶段,影片有望在明年可以和观众见面。

  对话

  “战争宣传延续到了今天”

  2005年8月15日,李缨在靖国神社里拍摄,并录下了这个镜头:一个日本青年在现场高呼,反对小泉参拜,被警察按翻在地,警察一边打这个青年,一边说“中国人滚回去”。

  “反对参拜就被认为是中国人”

  记者:画面上这个年轻人是哪国人?

  李缨:是日本人,是日本的一个大学生。

  记者:为什么所有的日本人会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中国人?我很奇怪。

  李缨:我也很奇怪,我当时都觉得太奇怪了,但是在那样的一个气氛里面,在反对参拜,就会被认为是中国人,被打出靖国神社,这样的话可以看得出,现在其实我觉得日本跟中国的关系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不妙的时期,大家都是非常情绪化的一个时候。而这种状态其实在靖国神社里面被激化出了一种畸形的方式,一种情绪。

  记者:那这个日本年轻人的真实背景呢?

  李缨:一般的一个学生。

  正当李缨为拍摄有关南京的纪录片做准备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放弃了原来的拍摄题材和拍摄思路,起因是他参加了一次让他深受刺激的研讨会。

  日本人为战争欢呼刺激了他

  李缨:一个很大的会场,就在靖国神社的旁边,原来的一个军人会馆,举行了一个南京事件60周年的研讨会,有上千人。在那个研讨会第一个项目就是放映一个纪录片,日本人当年在战争当中拍摄的纪录电影叫《南京》,那么里面都是有日本军怎么攻入南京,然后在南京里面怎么维持秩序,如何占领,然后如何升起他们的太阳旗。

  但完全没有想到会场上一阵热烈掌声。我就觉得真是难以想象,难以忍受,我现在想起来,就好像是战场上那种被机枪扫过来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我一直都没法忘记。

  记者:为什么?

  李缨:过了60年,然后居然在那么一个战场上发生过那么一个事情,他们还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继续他们的那种尊严,所谓骄傲,表达他们的那种喜悦。

  记者:所以你决定要拍一部片子来反驳。

  李缨:我觉得不单纯是一种反驳的东西。因为我也想进入到他们的社会里面,想了解他们为什么到底这么想,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这么大?这个历史问题的认识到底是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李缨和他的两个日本同事一起经历了漫长的拍摄过程,正是在这艰难的拍摄中,他们开始真正地了解这个在日本有着强大军事和政治号召力的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的精神控制如此强大

  记者:为什么那么多日本人会对靖国神社顶礼膜拜,靖国神社在他们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李缨:这个我觉得就是跟天皇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说,很多战争都是以神圣的名义进行,几乎所有发动战争的,都会认为首先他自己的战争神圣化,还有一种,他们都对自己的生命,对死亡都要找一个归宿点,那么天皇呢,就是设立了靖国神社这么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装置,告诉日本人说,你要为国去参战,为国去战争的时候,死了之后你会在这里面获得一个巨大的荣誉。天皇很明确就是说,我们要将这种战争的不幸,转化为一种幸福的情绪,那么能够起到这种功能的,那就是靖国神社。

  记者:那靖国神社是一个精神象征的意义了,至高无上的?李缨:一个精神堡垒,精神的象征,用靖国神社这种方式来告诉所有的军人,你们都应该有一种不畏惧死亡的一种气概。

  李缨的镜头记录了一个叫陈阿娇的台湾老人,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度过的。1943年,22岁的丈夫穿着日本军服开往南洋,一个月后战死。陈阿娇去高雄港口领取丈夫遗骨的时候,怀着8个月的身孕,还抱着一个3岁的孩子,用了一个星期步行了近150公里。

  一路上,陈阿娇历尽辛苦,她说,支撑她的是丈夫在出征前,两人一起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靖国神社之歌”。在陈阿娇的观念中,靖国神社是自己精神寄托的地方,是丈夫灵魂安息的地方。

  战争宣传延续到了今天

  记者:怎么找到阿娇的?

  李缨:在台湾做纪录片的朋友,他们帮助我花了很多时间。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让这样的人出现在影片里?

  李缨:我觉得会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她能反映出来的一些普遍的东西,她是一个真的是非常爱靖国神社,从灵魂里面都是觉得自己的丈夫的生命就在靖国神社里面。

  记者:那你怎么看待她?

  李缨:我就是问她,你了解那场战争吗?她不了解,那就是日本当时的一个战争宣传,所有的东西都仅仅接受了日本当时的战争宣传,遗憾的是,这种战争宣传还延续到了今天,遗留到了今天。这个就是日本通过神社这个体系,靖国神社来起这个作用。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