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管理城市应有“痛前就思痛”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1:39 大河网-河南商报

  最近广州有两条交通方面的新闻惹人注目。一是9月23日的《新快报》报道说,广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周鹤龙表示,鉴于广州的道路越来越拥堵,今后将通过多种手段来控制中心城区小汽车拥有总量,必要时在交通特别拥挤区域有选择地实施通行收费制度。

  二是9月23日的《羊城晚报》报道说,刚刚公布的《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未来广州将发展“慢行交通”,鼓励“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模式,其中很重

要的一点就是大规模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形成地区性自行车通道网络。报道中还提到,近20年来,广州自行车出行比例大大降低,在老八区内,由1984年的34.02%暴跌到8.17%。而目前,广州的自行车道已悄然回归:继天河北路、滨江路之后,越华路也画出了自行车专用道。

  一是有意征收交通拥挤费,一是建设自行车专用道,两条即将推行的举措一抑一扬,清晰地传递出了广州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控制私人机动车上路行驶的数量,鼓励市民选择有利于缓解道路压力的交通工具。这样的选择当然是对的,但却似乎不值得兴奋,因为广州的选择只是饱尝堵车之苦后的无奈之举。广州的决策者不妨扪心自问: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堵到现在这个程度,他们是不是还会有动力重视自行车的平等路权、去花大力气建设自行车通道?

  汽车消费当然比自行车消费对拉动地方经济的作用大得多,在我们疯狂迷恋汽车社会的背景下,城市的交通资源也越来越偏向汽车,自行车道逐渐被机动车道蚕食,甚至在有的地方已经难觅踪迹,人们不得不抛掉自行车,选择公交车或出租车甚至是自己买车。

  9月23日《新京报》就报道了著名环保人士、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的感言“在北京骑自行车缺乏安全感”。梁从诫说,北京每天有240万人骑车上下班,但每天新增1000辆的私家车慢慢“吞食”了自行车的行驶空间,让他骑车都骑得提心吊胆。梁从诫的“不安全论”可谓是众多城市交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绝佳注脚。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在鼓励汽车消费的同时,同样给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是每一个城市都要尽早应对的大命题。现在,广州已经在痛定思痛了,其他城市呢,有没有“痛前就思痛”的勇气和智慧?

  ■何晔(职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