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元假硬币唤醒市民“小钱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3:28 大江网-江西日报

  

1元假硬币唤醒市民“小钱意识”
右边的假币锈迹斑斑。本报记者宗欢摄

  百万1元假币“混入”南昌,让不少企业、市民一改以往对1元硬币的“漠视”态度:公交车上装了防伪投币机,卖早餐的大娘戴起了老花镜,小贩们对手里的硬币摸了又摸,市民们在接、找零钱时也更加留心了。金融专家分析说,对假币,人们通常具备“大钱意识”,100元、50元面值的假币“人人喊打”,而对小面值的假币却熟视无睹,现在情况不同了

,市民们防假币也有了“小钱意识”。

  假币案让市民关注“小钱”

  9月初,南昌市公安机关侦破一起假币案,当场缴获从武汉流入南昌的12万枚假1元硬币。

  假币案让南昌市民开始重视手中的1元钢镚。塘子河菜市场商贩朱大姐告诉记者,她现在收1元零钱时,一定要仔细摸一摸、看一看,发现不对劲就让顾客换一个。而在胜利路卖早点的宋女士则笑言,前阵子为了防止收到假1元硬币,她70多岁的老母亲也带着老花镜上摊“把关”。同样,买早点的顾客在接、找零钱时也“挑剔”起来,因为如果自己真收到了1元假硬币,就很难再用出去。

  市民们的这种态度,在江西财大教师欧阳建勇眼里,很大程度上源于公交车率先开始的“严防死守”,因为公交车上的防伪投币机,让市民真正对假1元硬币有了直观认识,也第一次体会到假1元硬币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漠视“小钱”是假币低额化的温床

  对于市民的这种转变,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处长洪家发欣喜万分。作为一名反假币的人员,洪家发对市民长期以来缺乏防小额面值假币的意识,感到忧心而又无奈。他分析说,市民防范意识欠缺的原因有三:一是“小钱”的防伪手段相对不足;二是“小钱”“不值钱”,人们觉得损失不大;三是假“小钱”在流通中基本畅通无阻,相对于储蓄的主力币种50元、100元大钞,1元硬币等“小钱”基本上在流通领域循环使用,比较容易“逃脱”假币鉴定关口——银行的最后“验明正身”,因而也就有恃无恐。

  洪家发说,“小钱意识”的缺乏给假币低额化提供了生存的温床。事实上,早在六七月,南昌金融界就察觉到市面上1元假币有所增多,并通报了公安机关;一些敏感的市民、媒体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发出了提醒,希望公众注意防范。但收效不大,绝大多数市民依然“我行我素”,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变本加厉的温床,也使得8月1元假币终成泛滥之势,南昌公交公司日收假币数“万金”。洪家发痛心地表示,其实此次假币案中,造假者手段并不高明,制售假币的仿真程度十分低劣,市民凭肉眼一看即知,如果大家多一点防范与抵制意识,1元假币在南昌也不至于猖獗一时。

  多项举措防“小钱”制假

  据了解,因为“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销售渠道更为顺畅,低额化是近年来假币制售的一个趋势。目前,我省周边的湖北、湖南等省都已查获了低额假币的制售窝点,在一些地方甚至查获了作坊式、家族式制假窝点,说明情况并不乐观。

  洪家发认为这个假币案唤醒了市民在防假币上的“小钱意识”,将有利于打击低额假币犯罪活动。特别是一些企业,如公交公司,接受此次事件的教训,构建了“防伪”防线,在流通领域第一次对假1元硬币说“不”,这必将引起连锁反应,让更多的市民说“不”。

  专家表示,要彻底防范“小钱”制假,除了民众的抵制意识是基础之外,加强源头打击力度也是关键。同时,专家还建议,要提高制币技术,提高“小钱”的防伪技术含量;要研制、推广低成本的“小钱”防伪机器,就目前而言,这类机器价格都比较高,如南昌公交公司新近购进的一批新型防伪投币机,单价是2000多元,共耗资近400万元,这直接影响其推广运用,因此研发让小摊贩、小超市都能用得起,用得合算的“小钱”防伪机器显得尤为迫切。

  本报记者刘勇 实习生方晓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