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保障的阳光照耀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5:13 中国青年报

  申继战

  “厂方不仅为我们探亲家属提供有空调、电视的住房,而且还是免费的。”70岁的昌大爷来自四川成都,其儿子、儿媳长年在地处深圳市宝安区公明街道的深圳溢兴顺时装厂打工。每年暑假,老人都带着孙子来深圳探亲,而每次来都住在工厂的“探亲房”里。“探亲房”是该厂自2000年设立的,由12个套房增加到现在的36个套房,已免费接待员工亲属2600

多人。在“探亲房”建立的前一年,该厂还在投资新建宿舍楼时,开设了“夫妻房”,以解决厂里双职工夫妻的“性福”问题。人事记录显示,1990年建厂时的80多名员工,现在仍有40多名在岗。

  宝安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桦对外来务工人员这样解释:对于宝安的非户籍人口,我们不称作外来人口,而是称进城务工人员。宝安区委区政府的态度是不把进城务工人员当外人。宝安着力培养外来工的家园意识,其实质是培养一种认同感,就是让外来工本人喜欢这个城市,愿意留在这个地方。

  参加一次培训工资增长两倍

  彭立华原本在福永一家工厂打工,一个月只有不到1000元的工资。后来他报名参加了福永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设的模具设计班,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他顺利跳槽,现在的月工资近3000元。“感谢福永成校!”在写给学校的感谢信上,他由衷地表达了对社区教育的感激。彭立华只是该校一名普通学生,几年来,福永学校累计向企业输送了近6万名较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事实上,宝安的社区教育为成千上万个像彭立华这样的有志劳务工提供了在宝安成才的机会。早在2003年,宝安区就提出了造就百万技能人才工程,计划建设15所以上公立职业技术培训机构,重点扶持10家品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5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引导和鼓励500家以上的企业常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区内300人以上的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培训,各类企业要按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成本开支。

  目前宝安区共有培训机构107家,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职业培训学校有5家。自2003年以来,共培训各类技能人才27.4万人次。

  在政府的引导下,一些企业也开展了内部培训。如西乡金佰利实业有限公司、龙华富士康集团公司、宜进利集团,这些企业一直开展钟表、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等紧缺工种的培训工作。

  21岁的河南小伙子刘磊现在是公司的钟表技师,两年前,他高中毕业来到宜进利集团,几个月后就从一名流水线工人变成该公司培训学校的一名学员,一年以后毕业,等于他上了两年中专,不过在这里学习更贴近生产。

  近3年来,已经有5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进入成人高等学府学习,2004年,有2827人参加成人高考,有14261人参加自学考试,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

  当按揭买房、按揭买车在全国流行的时候,按揭上学在深圳正变成一种时尚。宝安区福永街道大洋工业区,800多名普通外来女工也同现代深圳人一样在分期付款,每个月交一定费用,在假期和夜晚重新走进课堂,不出社区就可以完成高中或中专学历教育。宝恒大洋服务公司集中了大洋工业区内两万名员工,绝大部分是外来女工。外来女工多数家境不富裕,工资一大半要寄回老家补贴家用,自己所剩不多。为了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公司除了每年减免部分读书工人的住宿费、为特困生赞助全额学费外,还特别为渴望读书的工人提供担保,使她们能够分期向培训机构交纳学费,这样每个月仅需要负担100多元。湖南籍女孩张秋兰今年7月从中专会计班毕业,她说:“是分期付款让我实现了自己的读书梦。”

  培训使宝安员工的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在“招工难”的情况下,员工流动率却不超过2%。

  9月14日,宝安区举办第二届宝安区劳动技能大赛铣工实操技术考试,当天有1920人参加了大赛,他们是从全区3900名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各工种决赛第一名选手将获“宝安区技能标兵”称号,钳工、铣工、电工决赛前10名和理论、实操双科合格者将获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预赛双科合格者将获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街道的前5名可以把户口迁入深圳市。

  “劳动技能大赛不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赢得了公司领导的重视。”去年在第一届劳动技能大赛获钳工组第四名的李文武说,通过比赛,他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激情,随着户口迁入深圳,他“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省级劳动模范、全国第一个外来务工劳模,全国人大代表,纷纷从这个群体中涌现出来。

  筹资100万元救治打工妹

  “我能活到今天,要感谢我的公司、全体员工以及社会上所有帮助我的人。没有他们的爱心帮助,我可能早已离开这个世界。我生病后,集团不仅为我准备了100万元治疗费,还在全球范围内帮我找到了匹配的骨髓,我很快就可以做手术了!”这个名叫小超的20多岁的打工妹,已经与白血病病魔抗争了两年。小超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小超的父亲一直在家务农,月收入不足200元。2003年11月,小超进入位于宝安区的万美集团,在其下属的万景塑胶深圳有限公司做操作员,月工资1000多元。她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同事形容她快乐得像只蝴蝶。2004年6月,小超突然发高烧伴随头晕、呕吐,经确诊她患了白血病。小超患白血病的消息迅速在全集团传开,公司领导将她的病情反馈到位于英国的集团总部。集团亚洲区董事长保罗先生接到消息后要求下属公司全力救治小超。他明确表示:一切费用由公司承担。随后,公司在财政预算中为小超准备了100万元的专项救助资金。

  “我们有一句口号,宁愿少吃一块面包,也要为小超捐出一英镑。”保罗先生说。集团总部在全球30多家分公司发起为小超捐款的活动,倡议大家为小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集团要求在英国的每个经理都要为小超捐出50英镑。捐款来自全球的各个分公司,很多捐款的员工都与小超素不相识。目前,全球员工已为小超捐了30多万元。去年,保罗先生还专程从英国赶到深圳看望小超。保罗先生请教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了解白血病的情况,给小超很多治疗建议。

  能否找到配型骨髓进行移植,成为小超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早在小超确诊病情后,集团总部高层研究决定,由集团出资在全球华人范围内帮助小超寻求配型骨髓。两年来,从北京的红十字会到中华骨髓库,集团不断帮小超寻求配型骨髓。每遇到愿意捐赠骨髓的人,公司便出钱为他们做配型检测。两年来,曾经有不少人愿意为小超捐赠骨髓,也曾经传来不少有希望的消息,但大多数捐赠人与小超的骨髓都不配型。几天前,从广州南方医院传来了好消息,该院在台湾找到了跟小超配型的骨髓,对方也愿意捐献。据了解,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将需要50万元的费用。对此,万美集团负责人表示,小超的手术费用由公司全部承担。目前,小超要做的是,到医院做移植骨髓前的身体检查及各种保守治疗。台湾方面也正对骨髓捐献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如果一切正常,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空运到广州,小超将在那里重燃生命之火。

  万美集团亚洲部品质总监丹尼先生说,不管是最底层的员工还是集团高层领导,我们都会平等对待,人才是最重要的。每个员工从进入万美集团公司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公司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都会把他的事情当成公司的责任。

  小超说她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激之情:“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中,集团公司的领导和员工给了我真情,我患病后不仅没有辞退我,每月照发1000元工资,还出大笔钱来帮我治病,已为我花了40多万元,集团领导帮我在全球寻找配型骨髓,现在又承诺要承担接下来50万元的手术费。我身后有一座大山可依靠,心中非常踏实,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一位素不相识的台湾同胞要为我捐献骨髓,让我重获新生的希望。我自己未给集团做过什么贡献,等我病好了,我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一辈子为公司打工。”

  企业对一个普通外来工给予如此的关注和帮助,这只是深圳市外来工保护网上小小的一环,这张保护网是由政府、社会、企业共同编织的。

  年老有所养,伤病有所医

  生活对于永利威建材(深圳)有限公司的蒋孝满来说,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鼻咽癌,他现在在宝安区人民医院接受化疗和放疗,截至目前共花费了9410元的医疗费,9月初,他来到宝安区社保管理处,报销了一多半医疗费。

  外来务工人员身患癌症能享受医疗保险,这是深圳独有的。今年6月宝安区实行《深圳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后的新规定,不但化疗、放疗可以报销医疗费,肾功能衰竭透析等大病都可以享受医保。

  享受范围如此宽泛的医疗保险,蒋孝满每月只需交4元参保。按照规定,进城务工人员每人每月只需缴纳12元(其中企业交8元,个人交4元),便可以保门诊又保住院;根据具体情况,门诊看病医药费报销比例可达80%,住院费报销比例达70%。

  此前的医疗保险缴费高,大病住院保险每人每月要缴纳26元,而且不能报销门诊医疗费,参保率低。社保部门经调研发现,在深圳打工的青壮年占了绝大多数,这个群体很少生大病,按照这个概率,社保部门计算研究后实行新的医保制度。看病花钱少了,看病也不再难。从今年3月开始,深圳市率先开展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小病进社区,大病才进医院”,切实减轻病人的负担。据介绍,该区已有21家外来务工人员医疗牵头医院,180家社康中心。今年上半年社康中心诊疗达191.71万人次,同期增长70.3%,每人次门诊平均费用仅41.2元。宝安社保部门预计,今年年底全区将有220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这将大大减轻劳务工的经济负担。

  养老保险能为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然而对于流动性大、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参加养老保险让他们很为难,因为回到老家,养老保险就无处接纳。为了提高劳务工的积极性,社保部门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套社保办法,设立两个账号,个人缴纳的部分进入私人账号,企业缴纳部分进入国家社保基金,两个账号可以合并转移,如果没地方接收,可以退保,拿回个人缴纳的部分。

  工伤保险是务工人员的一颗“定心丸”,企业每人每月花1元投保参加工伤保险,社保、劳动部门及时监控劳动安全系数,加大安全生产查处力度,淘汰落后、高危生产工艺,有效减少了工伤事件的发生,即便是发生工伤事故,也不必为了赔偿和企业无休止地交涉,企业和个人都减轻了经济负担。

  截至今年7月,宝安区共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39万人,劳务工医疗保险114万人,工伤保险335万人,各险种的参保率已创历史新高。截至2006年7月,管理处共处理工伤事故13959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宝安正在着力为他们打造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工作环境。“在这里打工有安全感,我会继续干下去。”广西青年罗耀光的话代表了许多外来务工人的心声。

  流水线女工当上了国企高管

  从流水线上普通的打工女工,成长为一个大型国企的高层管理人员,深圳市宝恒大洋服务公司服务中心主任助理熊永兰的故事,影响着一大批打工妹。熊永兰的父母是海南一家农场的工人,靠微薄的收入供姐弟3人读书。1992年,懂事的熊永兰为了让年幼的弟妹继续上学,决心外出打工。但她在十几年打工生涯中不断求学。

  熊永兰初到深圳时,进入宝恒集团下属的万宝电子厂,成为流水线上的普通女工。工作之余,读书的梦想折磨着她。为了读书,她降低了每餐的伙食标准,参加电脑课程的学习。几个月后,当她完成电脑课程时,正遇上厂质检部门需要一名文员,她把握住这次机会,离开了流水线。

  考虑到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决定不参加成人高考,而是通过参加函授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熊永兰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一年后就完成了公关文秘速记的大专课程。去年3月,由于她各方面表现出色,大洋公司把她招进公司工作,由一名普通员工成为一名管理者。不断的求学让熊永兰成为难得的复合型人才。去年9月,她被公司提拔为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肩负起第四生活区里3000多名工人住宿后勤服务的管理工作。她从流水线上的女工成长为大型国企的高层管理者,被评为宝安区“十大杰出青年”,户口被调进深圳。熊永兰说,我的经历让身边很多外来女工明白,深圳是一个可以梦想成真的城市,对外来工也不例外。

  在宝安区评选出的“十大杰出青年”中,还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一枝独秀,她就是深圳市豪恩电声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丽。34岁的王丽当初高考落榜来到深圳谋生,第一份工作是彩电零件生产线上的普通工人,现在却已经是有上千名员工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豪恩电声的董事长。谁能想到她曾经历了种种磨难,第一次自己当老板经营的餐馆却毁于一场大火;豪恩电声的第一笔生意却遭遇买方携款潜逃……王丽却像一株历经风雨的玫瑰,越是风吹雨打越加美丽。如今,豪恩电声已经成为一家国内知名的电声设备企业,其产品在国内电声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OHSAS18000体系认证,远销日韩、欧美。

  在宝安,有很多像王丽一样白手起家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从“打工仔”做起,逐渐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是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开了第一家小店、有了第一家作坊……他们或许还没有王丽这样辉煌,但他们已经是成功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成了这里的主人。

  “绿、蓝、黄、红”观测劳资关系

  宝安区劳动局率先建立企业劳资关系绿、蓝、黄、红4级预警机制,已经在深圳全市,乃至全国推广。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少企业处于转型和老化期,劳资纠纷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5年6月,宝安区公明街道办连续发生12起重大劳资纠纷,劳资纠纷出现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宝安区公明街道办经过调研发现劳资纠纷的根源在于信息不畅通:企业工资情况反映不畅通,工人投诉渠道不畅通,劳动管理部门内部各职能组别信息交流不畅通,要从根本上解决劳资纠纷,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渠道。

  宝安区劳动局率先建立企业劳资关系4级预警机制,用绿、蓝、黄、红4种颜色反映企业劳资关系,“绿色”代表“劳资关系正常”,“蓝色”代表“存在一般性劳资矛盾”,“黄色”代表“存在较大劳资矛盾”,“红色”代表“严重劳资矛盾”。“红色”预警信号企业将成为重点整治、立案处罚的对象,而被列为“黄色”的企业将被重点监控、跟踪整改。

  劳动部门同时实施企业欠薪实时监控制度,企业工资由银行代发,实行劳动部门、企业、银行三方联网,企业将工资明细表传到劳动监控系统,在银行发放工资后,将相关情况传到劳动部门,劳动部门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实现对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监控。同时,区、街道两级财政拨出7000万元专款建立了欠薪应急专项资金。

  预警机制和监控制度实行,不仅有效地反映了员工工资发放的情况,而且对于员工和企业间的劳资关系也有了细致的监控,劳资关系管理由救火型向防火型转化,由事后追究问责向事前预防化解转化。截至今年8月底,该区“红色”企业由350家下降到13家,“黄色”企业由3000多家下降到411家。

  为加强对欠薪企业的监管,劳动部门与经贸、建设、工商、法院、海关等多个部门联合,将企业发放工资行为作为加工合同审批的前置环节,对欠薪问题实行各部门共同监管。实施联手监管以来,企业欠薪行为明显减少,3年来被列入监管的330家企业中,90%的企业主动发放了欠薪。

  为切实维护劳务工的权益,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劳动监察网络已经形成,一支区劳动监察大队、12个街道劳动监察执法队、46个网格化片区、1280名劳动监察协理员构成了劳动监察网格化监管格局。

  从2003年,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12348开通,为劳务工提供法律援助,遇到情况严重的,律师上门调查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问题,劳务工也可以免费享受法律援助服务。

  2006年,宝安区司法局又组织了600多名律师进社区、进工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便利的法律服务。劳动局还在各街道建立劳动仲裁派出庭,目前,90%的劳动争议案件在派出庭裁决,既提高了效率,又切实方便了务工人员维权。不出街道,就可以得到法律援助,解决劳动争议,有了便捷的投诉途径,维权对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不再遥远和艰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