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振国学的人大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7:37 正义网-检察日报

  

重振国学的人大校长
□纪宝成是传统文化忠实的呼吁者,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写诗的热情。

  □他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很有意义的举措。

  [经历] 纪宝成,十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1978年考入中国人

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攻读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起,先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1992年5月起先后任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

  自信 豪迈 胆量

  纪宝成是2000年9月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当时恰逢学校以“人民大学”为校名组建五十周年。

  最初接触纪宝成,他是校长,我是学生;毕业后见到他,他是全国人大代表,我是记者。他给我的印象一直就是豪迈和自信。

  就任校长后,纪宝成提出“打造人文社科航空母舰”的办学目标,所组织的第一个会议主题是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

  当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在我国很有“市场”,纪宝成所发出的,是对已经形成并相当牢固的一种社会观念的挑战。

  谈起这勇敢之举,纪宝成微笑着说:“社会发展到今天,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无论哪一门科学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任务,它们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且,我认为,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民大学这样一所人文社会科学重镇理应担负起来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纪宝成常说,有为才能有位。在呼吁的同时,重视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把工作做好,为社会贡献出有价值的成果,才能唤来全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了解和尊重。”他说。

  

重振国学的人大校长

  和学生在一起

  如何在新世纪发展和建设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上任后首先着手校园改造。校园改造是一个怎样的工程呢?有位老师告诉我,当时的人大,百余名副教授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筒子楼,可危旧房屋和乱搭乱建却比比皆是,也不是没有想过拆除规划,但“连拆一个鸡笼都拆不掉”这句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透露出拆迁所面对的巨大阻力。

  安置得当,拆迁才能顺利。纪宝成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校园置换。鼓励教师把家安到校外,把附小和幼儿园也迁往校外,将校园里的空间释放出来,修建教学大楼、体育馆、礼堂、游泳池、风雨操场、学院大楼、学生公寓。

  纪宝成的名字远远不止于和以上这些改革发生联系。2004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关于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的建议》,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2005年5月29日,他主张重估国学价值,呼唤国学回归,宣布组建人民大学国学院,一时间,海内外为之吸引,引发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大讨论。

  纪宝成是传统文化忠实的呼吁者,他畅谈观点时慷慨激昂,很少谈自己。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受到丰富而传统的文化教育,曾师从一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文学教师,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写诗的热情,国学院开学典礼、教职工乔迁之喜、东北亚名人会,他都留有诗作;他写的文章,深得杂文精髓,句短、精练、旁征博引,不大像传统印象里经济学家的文风。

  采访中,纪宝成所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发表的那些观点,不是因为只有我有见解,只是胆子大一点罢了。”作为高度关注国企改革的经济学者和人大代表,在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就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有资产法的议案》,建议各级人大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审核机构,减少政府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的直接性行政干预。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又公开发表对于优质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思考和看法,直言不讳的学者作风和敢于担责的胆量有目共睹。

  

重振国学的人大校长

  为国学院揭牌

  重振国学搭建血脉之桥

  建设“和谐社会”,是古代中外思想家、政治家普遍追求的一种美好理想。从先秦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清末康有为的《大同书》,都在致力于描述和讴歌以“和谐”为特质的理想社会。

  在《礼记·礼运》篇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一席谈话,其中心意思是说,在小康社会之上,有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那个社会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充满了“和谐”的色彩;而由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所治理的小康社会,虽然讲究礼义,政教修明,但毕竟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私有制社会,因而仍然比不上大同社会。这种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原始朴素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推崇和谐,不仅仅是孔子和儒学的主张,在国学所包容的学术流派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智慧和境界的论述。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中,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吗?

  在我看来,重振国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至少体现在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重振国学对于提升国人道德水准,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构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完全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中国人民大学创办国学院并不是图一时的热闹,而是要踏踏实实地从事一项带有探索性质的教育事业。为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制,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世界多样化文明沟通互补和交相辉映,我们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做出开拓性的努力。 (纪宝成)

王丽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