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余秋雨,你“不妨”少说两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7:5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9月21日,学者余秋雨在南京大学举办了一次讲座。其间有女生提问“男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余秋雨回答说“责任感”,他建议,为了打造男性的这种责任感,“毕业后不妨做一次干部”,因为“为素昧平生的别人的喜怒哀乐负责,是一种责任感的训练方式”(据9月22日《扬子晚报》)。

  余秋雨炮轰那些躲在象牙塔里摆弄学问的知识分子,说“与西方的知识分子积极参

与社会公共事务不同,中国的知识分子大多躲在书斋里研究学问,对公共事务不关心甚至是漠视,缺乏社会责任感。”这话没错,知识分子应该关注公共事务,为民生代言,为政府建言,这才像公共知识分子。有的知识分子倒是不坐书斋了,却像明星一样到处走学术穴,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频频出镜,在娱乐节目中也同样抛头露面。他们甚至和刘德华、章子怡等争夺娱乐版头条,成了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在学校,他们的身份是教授,可学生管他们叫“老板”;在电视台,他们的身份则是“主持人”。原本指望他们为民生代言,可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叫“穷”,声称“不走穴就活不下去”云云。在我看来,这样的“知道分子”比起那些躲在书斋里研究学问的人,更惹人嫌,更缺乏“责任感”。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日前提出警告:大学生生源农村孩子比例越来越少了!据前几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17.6%,比1990年减少4.1%。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占16.3%,比1991年减少2.5%。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农村大学生占22.3%,比1990年减少5.7%。而在19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还占30%多。也就是说,从相对意义上看,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在明显下降,与19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这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将会缩窄。同样的议题,有的学者却得出结论说,美国的大学学费比中国还高,学费还有上升的空间。你说说看,他们谁更有“责任感”?

  在就业难、学费贵的今天,余秋雨避开所有现实问题不谈,而是建议大学生“毕业后不妨做一次干部”。精英就是精英,口气何其轻松!不是要提高责任感吗?毕业后“不妨”先当官。有没有搞错?找工作已经这么难了,当“干部”就这么容易吗?我从他“不妨做一次干部”的建议中,读出了莫名的傲慢。忽然想起“晋惠帝听说闹饥荒,问了一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很想劝一句:余秋雨,你“不妨”少说两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