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弱者对弱者的讨伐让人痛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26 浙江在线

  我是理解阿忆的选择的,哭穷中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自嘲意味,那种“每月5千还哭穷”的指责很没有道理。正如有理性的网友跟帖说,评价收入一定要有个基准,一是生活在北京类的高消费城市,二是工作多年的中年人,三是阿忆这样学历、水平的人。如果没了基准而拿阿忆和贫困老区最穷的人比,那阿忆即使每月300元也不行。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客串一下电视台的嘉宾有何不可,真正应该讨伐的是那些只顾走穴不顾课堂的明星教授。

  说实话,看到网友与阿忆激烈的对抗,笔者感到非常痛心:阿忆敢于公布自己的工资单表明了自己的坦诚与坦荡,这样一个凭自己水平吃饭、靠自身能力创富的人不应成为公众的靶子,公众的矛头更应对准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高收入者,那些靠权力而非能力获得资源分配优势的人,那些不敢公布自己收入的问题官员、垄断行业高层、科研“包工头”,等等。弱者联合起来与强者博弈才有意义,弱者与弱者间的非理性对抗是可悲的。

  虽然阿忆很风光,但在分配体系中他其实是一个十足的弱者。首先,一个有着弱者意识的人才会选择在激愤中公布收入以自证清白。比如前段时间舆论讨伐电力行业高薪时,许多基层电力员工就在各大网站上贴出了自己的工资单;舆论指责公务员收入高时,许多地方的基层公务员也委屈地贴出了自己的工资单,这是弱者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电力高薪批判那么激烈,我们何时见过有哪家电力企业的高层贴出过自己的工资单。从分配链条看,作为副教授的青年教师阿忆也是一个弱者,媒体的诸种调查早就表明,高校的资源实际上控制在那些行政官僚、学术大腕和科研“包工头”手上,普通教师的待遇非常低。

  处于这样一种分配的弱势地位,在不影响教学的条件下客串几回电视台嘉宾以增加收入是可以理解的,那种收入是靠自己职务外的辛苦和能力而获得,批判这种靠自身能力获得的收入只会窒息社会的创富热情———我理解,批判阿忆的公众中很多人都是分配体系中的弱者,或者对不公正的分配非常痛恨,可正因为是弱者,更应有一种弱者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利益感觉。


作者: 曹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