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法治社会,孔子标准像终究是徒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07 正义网

  在孔子诞辰2557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据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介绍,标准像是在尊重历史依据,尊重约定俗成形象,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行教像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吸收历代孔子像作品中的优秀元素设计而成,力求形神统一。(《新华网》9月24日)

  从图片上来看,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的孔子图像确实较以前的更为慈眉善目,更有

长者风范。在笔者看来,这个设计虽然是成功的,但将这样的孔子图像定性为“标准像”,却有失长者风范,有可能导致某种程度上的文化暴力。

  孔子的朝代离我们有2500多年,因此,任何人都无法肯定地说,某种图像就一定是孔子的“标准像”,这种说法是不尊重历史客观的。在众多的画像中,由于时间的沉淀和选择作用,自然有一种画像逐步成为主流,比如,吴道子所绘孔子图像就已经被世人认可,这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而为了“统一”的目的,强制性地提出标准,就透露出一种霸气,一种不宽容的心态,你是“标准”的,人家必然就是“非标准”的,那么,你的“标准”是谁封的?谁有资格认定人家都是不标准的,单单你是标准的?你可以封自己是“标准”,我能不能封自己为“超标准”?这样的“标准”一刀切的做法简单而又透出一些粗暴,这对于过去的孔子绘像和现在的以及将来的绘像,都会产生一种“不兼容”的文化暴力的作用。

  诚然,统一的孔子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但这并不意味着统一的名人像和文化传播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否则,按这样的逻辑,是不是历史上成千上万的人物,我们都得给他们画一个标准像?不这样,中国文化就没办法更好地传播了?文化是有多样性的,对文化名人的描述也是有多样性的,用“统一”的类似麦当劳快餐店似的思维来传播文化,恐怕并不利于文化的正确传播,比如对于孔子的评价,历史上有褒者也有贬者,是不是为了“统一”宣传,就只能将宣言赞赏孔子的观点作为“标准”,而作为批评孔子思想的观点以及孔子自身的弱点,我们都只能将其定作“非标准”予以去除?

  “标准”孔子像可能带来的在实践上的一系列影响,也是让人担忧的,既然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都已经承认“就是想制定一个统一的孔子像,以利于孔子文化的对外传播”,那么,要达到迅速“统一”的目的,方法有二,一是对未来生产的画像和雕塑等都以“标准”来要求,来统一。二是对于过去已经存在的“非标准”的孔子像,责成按标准来更改,而这个更改,有可能会导致文化上的一场暴力浩劫,比如各种孔庙要改,各种教科书要改,各种雕塑要改,各种邮票以后也要改……如果这样的“标准化”生产结果出现,或许是某些商家某些工厂的赚钱的大好时机,但这是孔子思想传播上的幸事,还是悲哀?

  而此前中国孔子基金会的一些负责人实际上否定了这种强制性“标准”所可能带来的后果,他们说并不会让人们按标准来雕塑,“标准”仅仅只起一个参考作用,实际上,这样的发言已经点明了他们矛盾的一面,一方面,他们想用“标准”来传播文化,但另一方他们的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和法治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对于一个法治社会而言,食品生产可以用标准来量化,生产工艺也可以有标准流程,但人的思想、文化传播都是不可能用“标准”来强制统一的。换言之,这种所谓的“标准像”的做法并不能达到“统一”的目的,只不过是从此世上多了一种孔子画像而已。这么说,并不是否定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不能出台孔子像,可以!但为避免误导起见,所谓的孔子“标准”像还是改名为“参考”像吧。

作者: 欧木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