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26 解放日报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诚实守信不仅是每个人处世立身之本,更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五周年之际,上海再次开展“诚信活动周”活动,倡导人们的信用意识,营造诚信社会氛围。记者采访了一些读者,他们以自己的亲历,讲述关于诚信的生活小细节,呼吁大家为人处世要讲诚信。

  现象一:谁透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李女士生孩子前,家里很少接到推销商品的电话。自从生完孩子出院回家后,不知谁把她和孩子的信息、家庭电话及住址给泄露了出去。从此,家里经常会接到推销钙片、推销红蛋、推销奶粉、为婴儿剃胎毛的电话,推销保险者还找上了门。李女士说,自己怀孕后,在社区登记过,进产院后,在产院登记过,不知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希望那些掌握私人信息的部门或机构,能够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建立切实有效的信用制度。

  现象二:手机“套”你没商量

  王先生今年6月换了一款新手机。启用后,各种垃圾信息蜂拥而至。面对“免费”提示,王先生开始还打开看看。然而,月初账单来了,手机费用直线上升。

  “免费”变成了缴费,王先生自认倒霉。此后,对不熟悉的短信,他干脆直接删除。然而不看也要缴费,第2个月账单来了,账单提示:“梦网费,5次,25元”。王先生实在想不起来何时看过“梦网”。为此,王先生通过短信和1860客服部联系,要他们取消自己的梦网服务,可1860回信说他没订购过这项服务,所以也无须取消。然而第3个月账单还是出现了和上月相同的“梦网费,5次,25元”的缴费提示。王先生困惑了。

  现象三:应聘制份假简历

  名校毕业的张同学不断跑人才市场,想找份好工作。可是,他发现许多岗位开出的条件自己都达不到。一天,他忽然“悟道”:何不根据那些岗位开出的条件,自己制作一份简历呢?令小张意想不到的是,他重新“制作”过的简历一下命中,不久他就收到一家单位的录取通知书。然而,进单位不久,他的简历被人瞧出破绽,遭到辞退。

  现象四:订好的货变了“调”

  戴先生通过电话订购一盒昂立多邦胶囊,约好第二天晚上送货到家,但过了约定时间仍没有收到货。第三天,他又一次打电话询问此事,对方要求重新订货,再次约好次日晚上送货。可等到晚上8点仍然没见到送货人,情急之下又打去电话,接线小姐说送货要等到晚上10点。戴先生说,如此言而无信,还不如自己到超市买。

  某高校学生小胡想送一件礼物给即将回国的日本同学作纪念,看到电话购物清单中有一套江南古镇的绘画印刷品,当即打了电话。第二天他收到东西时惊讶不已,送货员拿来的不是自己订购的绘画印刷品。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民无信不立洪梅芬

  2006年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首次联席会议传出信息: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入库人数已超过618万,比2003年翻了一倍多,基本覆盖本市具有信贷消费能力的常住人口。“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国内率先建成符合国际惯例、适应中国国情、体现上海特点社会诚信体系。

  “民无信不立”。在一个没有信用制度约束的社会里,企业和个人往往会采用一种不守信的方式来竞争。个人不诚信行为任其泛滥,必将影响社会和谐。因此,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通过“一处守信,处处便利;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制度安排,形成一种有效约束性力量,使全社会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诚信氛围,这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题中之意。

  诚信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重要内容。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重要道德规范。通过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倡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如何维护个人信用记录

  市民建立与维护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首先应该做到诚实守信。包括不要申请超过自己所能负担的信用卡数,并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进行信用消费。

  养成负责任的消费和付款习惯,因为一旦延迟或付款不足,就有可能形成负面信息。

  确保自己的账单或有关资料都能准时收到,若交款日将至而未收到账单,请立即联系相关机构,要求补发账单并确认账单寄送地址是否无误,以免因延迟还款而影响个人信用。

  保护自己的身份证件不被盗用或泄露,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发现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信息记录及时提出异议申请,由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协查并更正。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美国:公民信息有限披露

  美国的征信法律中,要求普通公民将自己的有关信息,包括部分相对秘密的信息向信用服务机构公开,并实行有限披露,以供他人出于合法目的进行查询。在此期间,个人隐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但如果出于社会政治和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被获取和传播,将不被视为侵犯隐私权。

  意大利:采集信息需消费者同意

  在意大利,正面信息的采集要得到消费者的书面同意,但由于这些信息并不是由征信机构直接向消费者采集,而是向银行等机构采集,因此银行同消费者开展业务时一般都明列拟将相关信息同第三方机构共享,让消费者签名选择是否同意。

  德国:征信机构分类提供信息

  在德国,信用卡公司、银行和租赁公司可以从征信机构获得全部(正面和负面)信息,贸易/邮购订货公司、电信公司、保险公司等只能从征信机构获得负面信息,收账公司只能从征信机构获得住址方面的信息。

  英国:筛选信息辨别消费者

  英国的征信机构一般从选举人登记系统、邮局等公共部门采集消费者的信息,并通过对各方面信息的处理来辨别消费者身份。消费者的信用信息主要来自授信部门和法院的判决(如个人破产等)。

  

为人处世,诚信为本

  (本栏漫画均许青天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