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梦” 扩张的欲望和干瘪的钱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30 红网

  拥有“城市梦”却苦于没钱实现,扩张的欲望和干瘪的钱袋,巨大的反差在许多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身上表现明显。

  潇湘晨报调查显示,35岁及以下的农民工中,有47.6%没务农经历,44.2%称会寻找机会在城里生活。一些农民工尤其是许多“新生代”越来越像城里人,他们内心埋藏着“城市梦”,并且希望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实现“城市梦”的成本太高,原因是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形成了诸多障碍。

  “宁愿呆在城市里捡垃圾,也不愿意呆在农村过大富大贵的日子。”楚爱武笑着重复了几遍。这句话,是她高中毕业后离开沅江农村农家时对母亲说的,母亲当时担心她留恋城市繁华。16年过去,从1990年20岁进长沙城打工,而今,她早已是城里人,并打理着一家生意红火的饭店。

  楚爱武的“城市梦”成了现实,而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农民工”的人正在追寻她的脚步,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城市梦”,从而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市民待遇。

  专家观点

  技术说明

  ■调查范围:长沙市区

  ■调查方式:两份人工问卷和一份网络问卷,其中一份人工问卷的调查对象仅为农民工,其它问卷的调查对象是所有成年人。

  ■调查时间:2006年9月11日-15日

  ■有效样本:人工问卷共270份(其中农民工136份),网络问卷71份。

  A

  悄然分群的农民工

  农民工进城已有20多年。20多年来,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农民工也在变。年轻一代的农民工,与他们的上一代农民工出现了代沟,他们很多人已经不屑与上一代农民工为伍了。

  “来我们这里找活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集中在建筑、保姆等行业,年轻的少;现在的年轻农民工,文化素质较高,有的还有一技之长,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急需这些人,他们找工作容易。”长沙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中山路分部职介员秦明说。

  对于年纪大的农民工和年轻的农民工尤其是“80后”,研究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专家将他们分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当长沙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中山路分部很少有新生代农民工光顾,说明的只是一个事实:在不知不觉间,农民工内部出现“分群”,当第一代农民工还将建筑工地作为聚集地时,越来越多新生代农民工将目光投向服务业、制造业。

  除了在选择工作的类别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也越来越挑剔,他们会时刻掂量这个工作做得值不值。

  23岁的邹敏(化名)是浏阳人。在长沙5年的打工生涯里,她前后换了6个地方。刚到长沙时,她在网吧做服务员,随后换了几个网吧。等到熟悉长沙后,她逃离了网吧。“空气太差,环境不好,烟、槟榔到处都是,而且电脑辐射对眼睛伤害很大。”邹敏说。后来她选择在长沙黄兴路商业步行街的一个店里卖文胸,不过这份工作也只干了三个月,原因是“老板太小气”。

  许多“新生代”对又苦又累的工作不再无条件忍受,他们考虑工资多少和环境好坏,更重要的是希望寻找发展机会。

  21岁的陈三三来自宁乡,活泼开朗。两年前,她来长沙后在一家公司找了份文员工作,然而才半年她就辞职了。她认为文员工作太枯燥无味,锻炼不了自己。她走进各大卖场开始营销员生涯,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发现自己逐渐成熟起来。

  相比第一代农民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认为,“新生代工作耐心不如第一代,选择性更强,吃苦能力差一些。”

  数字说话(36岁及以上受访农民工中,有过务农经历的占78.1%,35岁及以下的则47.6%没务农经历。36岁及以上的受访农民工中,称自己来“扩宽眼界,学习技能,谋以后发展”的只占21.2%,而35岁及以下的受访农民工则有58.3%。)

  B

  城市生活消解乡村记忆

  透过农民工“分群”,这些不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一些农民工尤其是许多“新生代”越来越像城里人。做着“城市梦”,他们当然活得也要尽量像个城里人,更希望自己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21岁的小晖(化名)在长沙王府井商业广场里一家录音棚工作。淡淡的妆容,一身深蓝色职业装,俨然标准白领丽人。和人聊天,小晖一口流利长沙话,其实她是娄底新化的一个农村女孩,过重的家庭负担让她上完初中就辍学打工。

  和许多城里女孩一样,小晖与人交流也网络化了,她的QQ挂在线上的时候多,有空时就和朋友们聊聊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长沙的KTV、酒吧,小晖也去过几次,只是感觉自己不适应那种喧嚣。

  小晖有着自己的“城市梦”:“我打算一直在城里住下去,现在我和男朋友存钱准备买房子;我还想以后开个店,尝尝做老板的滋味。”

  像小晖一样,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挣钱不仅是为糊口,而且还谋求更大发展。他们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在城里挣钱,然后回农村生活。对他们而言,城市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不一样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是回不去的农民工,不甘心也不愿回去。

  数字说话(36岁及以上的受访农民工中,手机拥有率是63.6%,而35岁及以下则为73.7%。36岁及以上的受访农民工中,87.8%没有QQ号,35岁及以下则63.1%有。)

  “回去,我没有想过,回去干什么?我又不会种田耕地;除了打牌、看电视就没其它娱乐,闷得慌。”杨新(化名)说得非常直白。

  23岁的杨新是邵阳人,在长沙打拼多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现在是一个小老板,在长沙万家丽广场附近租门面做生意。城市文化多年的耳濡目染,不断消解着杨新对家乡存有的情感认同和社会记忆,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使他不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

  杨新都不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多少年没回去过,“好像是四年,也好像是五年,反正不想回呀”。杨新自信,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城里人的日子肯定不会太久。

  有研究农民工的观察者说,外来工进城后,生活习惯被彻底改变的过程,大概只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数字说话(36岁及以上受访农民工中,称自己会一直这样打工打下去直到身体吃不消的占15.6%,35岁及以下的则没有一个这样认为。除开那些称自己还没考虑过将来的农民工,36岁及以上受访农民工中,仅26.1%称自己会寻找机会在城里生活,而35岁及以下的则为44.2%。)

  C

  改革破解“梦”之障碍

  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城市梦的实现,仅凭着自身能力,那只怕是穷尽一生也难达到,原因就是在目前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下,要实现“城市梦”的成本太高。

  张宣,23岁,浏阳柏加人,从事家具销售工作,初中毕业后去一所旅游职业学校就读,但一年后学校突然倒闭,她放弃了学业。

  像城里女孩一样,她喜欢看明晓溪作品。在做家具销售前,她换了不少工作。对于换工作,她的看法是“趁着年轻多尝试各种工作也是好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学很多东西只是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赢得“很想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资本。张宣说,她现在最大想法就是能在城里有份稳定工作,还有自己的房子。张宣苦笑着说起自己的“城市梦”时,眼神里透着无奈,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没钱啥都干不了,真想找个有钱人嫁了。”

  那么,是不是没钱,农民工就没有实现“城市梦”的资格?答案当然是“不”。没多少钱,固然可以说明问题的一部分,但一些城里人不一样也挣钱不多吗?

  “城市梦”难实现背后的事实是:农民工要实现“城市梦”的成本高于其金钱承受能力,城市对农民工设置了道道进入屏障,比如就连买个经济适用房也得有个城市户口。

  这不是农民工的错,这是我国实行多年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和基于此之上的一系列城乡不同的政策和制度造成的。这让农民工的身份变化滞后于职业变化和地域变化,虽然进了城,但不是市民,虽然做了工,但不是工人,也难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说:“第一代农民工似乎是认命了,认为城乡差别是无法改变的,新生代已经开始意识到,这套体制是有缺陷的,社会对我们有时候不公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加快户籍、社保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让农民工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一些农民工的内心就可能失衡。“对农民工的歧视还存在,这不是和谐社会的表现。我们应该更多地注重制度的完善和修复,让他们更多地体会到和谐文明的温暖。”王春光说。

  一位劳动部门官员认为:当这个社会遗忘农村时,农民就只有进城;当城里人不能合理接纳、认同他们时,可能会留下一些不安定因素。“不只是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我们担心的是(农村)情绪的集体失衡。”中国社科院教授刘建国在发行《2005年社会蓝皮书》时说。

  数字说话(所有受访者中,47.58%认为农民工目前从城市得到的与他们的贡献不成正比。69.48%认为政府应该给农民工失业救助、医疗补贴等社会保障。)

  可喜的是,让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湖南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和偏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等配套措施,很多都已出台。截至今年7月末,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20.98万人、25.06万人。

  9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意见要求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数字说话(对“农民工”改成“新市民”的做法,所有受访者中,55.67%认为改不改无所谓,最重要是政府要对农民工进城提供政策和制度的真正支持。)

稿源:红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