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择校”的沉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36 南方日报

  每期一品

  赵晓苏

  漫画中画了一个压压板,一头是学校,另一头还是学校,不同的是所有的学生都跑向写着“重点学校”的一头,这里人头涌涌,“阳光”普照,另一头自然是空空如也了。失

衡,仿佛导致了一方的繁荣,其实,恰恰是压在学生和家长头上的抬不起的沉重。

  上个月,广州的一个家境困难的女学生突然发现录取通知书上有4万元的择校费,而她当初填报的是公办公费,无奈之下上书政协委员,而政协委员到广州市教育局了解情况时却被拒绝进入,由此引发了不小的新闻。好学校谁都想上,可是,当下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致使家长不惜代价地“择校”,不择手段地“择校”。哈尔滨市民大倪和老婆身体健康,但最近他们却求人为自己办了一份“死亡证明”,目的是想造成孩子无人抚养的假象,把户口落在亲戚的户口上,这样孩子就可以进入学区内的一所名牌初中上学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天,孩子是未来和希望,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尽量减少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异,杜绝“教育腐败”,实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没有相对的平衡,何来社会的和谐呢?

  图;

  平衡方少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