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二炮文工团“出击”羊城 将上演音乐舞蹈史诗《东风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36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祥蕉实习生/郑茵茵)“《东风颂》有演职员338人,服装1200套。道具和舞台设备我们用13米长的集装箱装满整整4卡车。”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张良告诉记者,10月7日在广州军区礼堂的两场演出,是他们团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击”,“台柱”李丹阳、韩磊、陈思思、于丽娜、赵景春、耿为华、金波等都将上台献艺。

  北京演出广受好评

  《东风颂》是二炮文工团为纪念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组建40周年而创作演出的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这部作品入围国家文化部在广州市举行的2006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此前,它曾在北京演出30多场,观众达两万多人,受到广泛好评。

  据张良介绍,“东风颂”有两个含义,一是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枚研制成功的导弹型号叫“东风一号”;二是毛主席有句名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国组建第二炮兵的时候,美苏两个核大国非常强大,刚开始中国处于弱势,但“我们坚信一定能压过去”。“东风”正是指中国。

  《东风颂》在文学创作上借鉴了《长征组歌》,舞蹈创作上借鉴了《东方红》,以第二炮兵40年的建设发展历史为基本线索,由序幕和《横空出世》、《东风万里》、《逐鹿天疆》、《忠诚使命》4个章节组成。4个乐章代表了4个音乐形象,第一章是历史感,第二章是使命感,第三章是现代感,第四章是时尚感。作品用富有哲理的诗朗诵和可视多媒体艺术,将13个歌舞节目贯穿成一部气势雄浑、色彩斑斓的舞台艺术画卷。

  以歌抒情以舞叙事

  这部史诗的最大的特色是,每一个节目都是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和舞蹈作品,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角色和相应的舞台表现。比如李丹阳演唱的《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这是《东风颂》中展示二炮高科技国防力量的一首歌曲,讲述为让导弹升空官兵们所付出的艰辛。在这首歌里,她演绎一名科技工作者,向观众展示她的工作和内心。

  《东风颂》的叙事风格也很独特。要把40年的风雨浓缩在79分钟的表演中,全靠歌词来推进叙事比较困难,因此一些作品以歌抒情,以舞叙事。比如第一章的《月台告别》,写科技工作者要去基地研制导弹,母亲与儿子、妻子与丈夫、父亲与女儿在月台上告别。这首歌的歌词烘托了当时的气氛,其中穿插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妻都是搞科研的,丈夫接到通知要去二炮,于是对妻子说他要去执行任务,但又要保密不能说去哪里;第二天妻子也接到了同样的通知。结果他们两个在集训的地方碰上了。

  二炮文工团歌唱演员陈思思:

  让新民歌接轨时尚

  作为一个在广州出道和成名的歌手,陈思思以一曲《情哥哥去南方》奠定了她“新民歌王后”的地位,受到广东乃至全国观众的喜爱。在广州发展几年之后她去了北京,加入二炮文工团,成为一名军旅歌手。在《东风颂》的新闻发布会之后,陈思思举行了她的新专辑《锦绣年代》首发式,表达了自己对广州的感恩之情。日前,她接受了记者采访。

  《东风颂》:从军嫂到火箭兵

  记者:在《东风颂》中,《四月杜鹃红》是唯一一首关于牺牲与缅怀的歌曲,你是如何来表现这首歌的?

  陈思思:《东风颂》对演员的要求跟平时的歌唱演出不太一样,首先它具有人物化、角色化的特点。我在里面扮演一个去祭奠英烈的后辈火箭兵的角色,所以要很好地把握并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感受。此外,这首歌中包含了大量歌剧和舞剧等戏剧音乐元素,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展现歌手自身的魅力,难度比较大。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然后创造性地去塑造人物、展示人物,才能很好地诠释《四月杜鹃红》。我们这个剧光排演就花了两三个月,这是我们二炮文工团组建40年来最大的一次排演。

  记者:你是舞蹈演员出身,你这个角色在剧中有没有参与舞蹈表演?

  陈思思:一开始是有的,当时安排我演绎一个军嫂的形象,有一段将近4分钟的舞蹈。由于我们前后经历了一级级审查和一次次彩排,改了无数次,最后决定还是要以一名火箭兵的形象,来祭奠40年来为我们的导弹事业付出汗水甚至牺牲的英雄们,这样可能更感人。因为这个角色是穿军装的,所以这段舞蹈也砍掉了。

  新专辑:让民歌接轨时尚

  记者:你刚出了新专辑《锦绣年代》,这次为什么选择在广州召开首发式?

  陈思思:我希望借着《东风颂》这个“东风”,召开我的《锦绣年代》首发式。之所以第一站就选在广州,是因为我对广州有感情。这里是我出道和成长的地方,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乡。

  记者:你曾说过,你的音乐理念是“坚持主旋律、强调多样化”,在这张专辑中是如何体现的?

  陈思思:我刚出道时在南方唱情歌,比如我的成名曲《情哥哥去南方》一类,后来唱那些比较轻歌曼舞的甜歌。成为一名军旅歌手后,这个音乐理念一直伴随着我。从《锦绣年代》这个名字来看就是非常“主旋律”的。《东风颂》中的《四月杜鹃红》也收录在这张专辑里面。而“强调多样化”体现在平民化的风格。我一直在演绎一些老百姓喜欢的情歌、甜歌、慢歌,也就是新民歌,这样就让民歌跟时尚接轨,跟老百姓的情感和生活接轨。在专辑里面也有几首这样的歌曲,像《美丽之路》就是广东音乐人为我写的,现在有很多歌迷和朋友都特别喜欢听。还有像《微笑》、《欢聚》等都是一些能打动人心的甜歌。总之,老百姓愿意听什么,我就唱什么。

  记者:你的“新民歌”是比较通俗和比较大众的,但听说你不唱流行歌曲?

  陈思思:我说过我不唱流行歌曲,要唱民歌,但这不代表我不接受流行音乐赋予民歌的一些积极因素。我唱过的很多歌曲都带有流行音乐特质,比如在《还珠格格3》里我演绎了4首歌曲。但我本身学的是民族音乐,我们新一代民歌手有这样的责任,让民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图:

  《东风颂》中演出的女声独唱与舞蹈《四月杜鹃红》资料图片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风颂》主演陈思思。刘力勤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