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松潘 红军走过草地的凛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45 大河网-大河报

  

松潘红军走过草地的凛寒
题记

  “粮食日益减少,特别是在先头部队后面的部队。本来草地上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也被前面的人拾走了。不久,红军便开始煮自己的皮带和马具。水是一个问题。草地上的水大都有毒。战士们一个个都因剧烈的腹痛和急性痢疾而躺倒。许多人死了,剩下未曾碾磨的玉米和青稞也快吃完了。人们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有的野菜也有毒。”

  ——美国《纽约时报》前主编、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2001版第3版第319页)

  核心提示

  9月的松潘天气多变,上午还是晴空万里,暖意融融,下午就变得阴霾满天,凉雨冷风。这是川北地区一片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寒地带。当地人说,一进入这个季节,松潘就开始冷起来了,到了10月份,天上就要飘起雪花。

  1935年5月、7月和1936年9月,红四、红一和红二这三大主力红军长征陆续在此过境。其中,松潘毛儿盖是长征途中党中央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次数最多的地方,这里还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出发地。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松潘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意义非凡,也给这个边陲军事重镇留下了无上荣光。事隔50多年后,中央军委决定将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立于这块高寒地带,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踏访松潘,记者内心漾起了感奋与崇敬,也埋下了深深的遗憾……

  草地里发现一圈头骨

  9月8日下午5时,一路翻山越岭,经过整整10个小时的颠簸后,记者乘坐的中巴车终于来到松潘。

  早上从成都出发时,秋阳高照,气温宜人。车上坐了8个外国青年,他们要去九寨沟旅游,打算在松潘停留一天。车子一驶上崎岖山路,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一个来自美国的20多岁小伙子汉语十分流利,得知记者采访长征,他非常兴奋,拿出一本厚厚的中国旅游指南,说他们之所以要先去松潘,就想看看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很伟大,了不起!”他竖起大拇指赞叹。记者把在泸定拍的一些图片给他们看,引起老外们一片惊呼,一个女孩用生硬的汉语说:“我一定要走走泸定桥……”

  车到松潘,气温骤降,冰凉的雨点打在身上寒气袭人。远处群山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山脚下高墙环抱的松潘古城显得苍凉而冷峻。

  记者来到松潘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继宗一见记者,就指着办公室里通红的电炉子说:“太冷,先烤烤火。”杨继宗今年50岁,精瘦,头发茂密,不苟言笑。

  “最近许多记者来采访,我都没见。我一个人在松潘工作,租民房住,身体不好。”杨继宗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主攻近代史。他是松潘城北高屯子村人,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当知青,被队里分配到副业队。“就是进草原去采挖贝母、虫草等中草药,打草编,晚上就歇草地里。”杨继宗说的这片草地,就是70年前中央红军经过的草地。

  “有一天傍晚搭帐篷、平整土地时,刨开草笼笼,我突然发现一圈人的头骨。在大草原深处,很少有人迹,藏民都是单独行动,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这让我想起关于红军过草地的描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很多战士晚上围成堆烤火,由于寒冷、饥饿和疾病,第二天就再也没能起来。因此,我判断这些头骨可能是红军战士的。”

  “我家与红军有缘。那是1935年,一个叫何文理的小红军伤员住在我家,还和舅舅结拜成兄弟,但伤好后,小红军坚决要走。几十年后,我奶奶每次说起这事就哭。”杨说,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对长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杨继宗已撰写出数十万字的研究文稿及刚刚脱稿的10万字《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一书,其研究成果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广泛采用。

  寻找为红军带路的藏胞

  位于松潘境内的毛儿盖和沙窝,是记者急于要走访的两个地方。这两块红色热土曾是中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在红军长征又一次紧

  要关头,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两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并从此踏进苍茫草地。

  “红军从泸定一路向北挺进,到松潘地区后,也就进入了藏民居住区,这里不但海拔高,气候恶劣,而且民族信仰又很特殊,社会情况极其复杂。”杨继宗说,松潘总面积8608平方公里,人口也不过几万人,但自古就是我国边陲军事重镇——秦灭蜀后在此建湔氐县,为松潘县级建制之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代置松州,明代置松州、潘州二卫,“松潘”之名由此而来。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至今。

  杨继宗透露,他研究红军长征史30年,曾多次深入草地,寻访过数千见证人。

  据了解,1935年8月中央红军过草地时,很大程度依靠两名藏胞带路,才安全地到达班佑。1986年春天,中央领导要求有关部门寻找当年的那两名藏胞。四川省委和松潘县委接到指示后,查找藏胞的任务就落到杨继宗身上。

  “我带着翻译进了毛儿盖,先后走访了三四十个村寨,最后从70多个60岁以上的老人中筛选出了20个可能的知情者。”杨继宗说,几经周折,他终于查证出两名藏胞的下落,一个叫扎洞巴、一个叫能周,都是寺里的喇嘛。由于红军进毛儿盖前国民党的污蔑宣传,藏胞基本跑光了,这两个年轻喇嘛当时回老家探亲,回来后正巧碰上红军。红军给他们讲北上的道理,两人最终同意带路。当他们把红军大部队带出草地后,认为红军是仁义之师,便提出要参军。红军没同意,让他们返回毛儿盖,用亲身经历告诉乡亲们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但返回不久,能周就被土匪杀害。1956年,毛儿盖土匪叛乱,扎洞巴害怕报复,躲进山洞,最后活活饿死了。”记者欲往毛儿盖和沙窝的请求,被杨继宗阻拦:“松潘离那里100多公里,路况很差,常发生泥石流,县领导的越野车都不在,出租车根本不敢去,另外那两个地方非常偏僻,连住处都找不到。”他还说,据他的调查,目前毛儿盖和沙窝70岁以上的老人都没有了,更别说见证长征的老人了。

  接下来的几天,杨继宗成了记者的专访对象。采访中,记者得知他不仅打探出了藏胞向导的下落,还解开了一个重大谜团……

  沙窝会议会址的确定

  登上松潘厚达15米的古城墙远眺俯瞰,周围高山耸立,滔滔岷江穿城流过。古城里,洁净的街道、优美的环境、清爽的空气、崭新的建筑以及遍布城里的超市、宾馆、商铺、茶社,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行走在宽阔平坦的大街上,不时和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民擦肩而过,许多游客无论是问路还是合影,藏民们总是面带微笑。

  通过松潘县委宣传部编写的《西部明珠——松潘》画册,记者了解到历史文化古城松潘曾是川、甘、青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其能够并排行驶8辆卡车的古城城门不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而且还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闪耀着灿烂文化光彩的亮点,这里有掩映在青山苍翠之中的红色圣地——毛儿盖。

  画册封面上,毛儿盖村寨坐落在群山谷地,在一大片低矮的房屋中,金顶高耸的喇嘛寺院格外醒目。绿色草地上,一个由破败木栅栏围成的院落里有一栋古旧的阁楼式房屋。“这就是沙窝会议会址,叫俄灯寨,我找它找得可苦了。”杨继宗说。1935年8月4日和6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沙窝会议,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出席,会议通过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此次会议对确立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对加强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团结红军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起了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沙窝会议究竟在什么地方开的?在1985年之前,连中央档案馆也没记载,“张国焘、陈昌浩的回忆录里只是提到过有这次会议,但均无地址记载。”1985年,杨继宗已调县党史办工作,“我想这事既然发生在松潘,我就有责任把它搞清楚。”于是,杨带着翻译进入毛儿盖。

  毛儿盖有草原、上八寨和下八寨3个乡,上千平方公里,人口好几千,怎么找?“我就一家一户询问。当时正值长征胜利50周年,许多老人还在。通过对上千人的寻访,再将他们一鳞半爪的记忆综合分析,终于确认会议是在俄灯寨一个叫沙窝的坡地上召开的,连哪一间房子也调查得清清楚楚。”

  于是,杨继宗就此写出报告,分别呈送四川省党史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1985年中央《党史研究》第7期登载了这份名为《沙窝会议是在俄灯寨召开的》报告,现在全国的党史、军史都统一使用我的这个调查成果。”杨继宗很得意。

  杨继宗还讲了一个细节,他在毛儿盖调研期间,在不少藏民家里发现了当年红军留在木排、门板上的借据,“藏民逃跑时留下来不少成熟的青稞,缺衣少粮的红军部队为补充给养,就采摘青稞充饥,他们在地里插上木排,上写‘我们是红军,后面的队伍会给你们钱,如果你们得不到钱,等革命胜利了再偿还’。”杨继宗说,一些珍贵的借据现在都被县文史馆收藏。

  在松潘期间,记者数次前往该县文史馆,欲亲眼看看当年红军留下来借据,但都被该馆负责人以“近期休整”为由婉拒。

  长征总碑为何设在松潘

  提起红军长征,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雪山草地”四个字。

  “70年前红军走过的红原、松潘、阿坝、若尔盖等草地,当时统称为松潘草地,也是行程最艰苦的一段。”杨继宗说。

  在红军过草地之前的长征期间,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没有超过一个月的,为什么要在毛儿盖停留这么久?“我认为有3个原因。其一,受国民党军的夹击,红军只能放弃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改走草原进入甘肃;其二,红军缺少食物,而当地的主要农作物青稞要到8月份才成熟,滞留也是为筹粮;其三,与张国焘的斗争仍在继续。1935年8月20日,中央在毛儿盖上八寨乡索花喇嘛庙召开政治局会议,针对沙窝会议后张国焘又提出西出阿坝、北上向青甘边缘退却的主张,进行了严肃批评。”杨继宗告诉记者,正因如此,加上松潘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全部到过的地方,长征中5次重要会议有两次是在松潘召开,所以50多年后,中央军委决定在松潘设立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9月10日,记者赶往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所在地——松潘县川主寺镇。

  从松潘城西行20公里,快到一片开阔山谷时,出租车司机提醒:“看!总碑就在前面的传子沟山坡上。”远远望去,一个金黄色的碑体映入眼帘,顶端立着一个红军战士手持枪支、作出胜利姿势的全身雕像。司机说,如今,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是松潘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在山坡下的一块空地上,记者看到几十个工人正在修建广场和一排房屋,立在广场前方的一块长方形石碑上刻着“红军长征碑”。工程负责人说,他们正建红军长征纪念馆,“今年国庆节就可以开放了”。

  在松潘采访期间,因天气、道路等原因,记者始终未能与毛儿盖谋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在松潘县城,记者惊奇地发现有一家名为“欧洲小站”的西餐厅,不少外国游人进进出出。餐厅服务员说,每年七、八、九月旅游旺季,他们每天平均能接待10多名来自欧美等国的游客。这家餐厅隔壁,是一个“小马国际客栈”,主要为国外游客提供骑马游松潘服务项目。记者看见几名外国人正参观藏族民居,他们乐呵呵地骑在马背上,穿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奇特而新鲜。“这是松潘的旅游特色。”牵马的小伙子得意的神情让记者相信,古老的松潘正在用它特殊的方式和美丽融入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

  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特派记者孟冉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