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习北大从“校役夜班”到“平民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45 四川新闻网

  88年后,北大教室里入夜时的读书声再次响起。但是坐在灯下的,不但是北大学生,还有许多来自北大校内后勤部门的务工人员。如果没有看到务工人员渴望知识的眼神,就无法想像平民教育的珍贵。近日,北大平民学校开校,首批53名北大校内务工人员将在4个月内接受北大教师免费的教学。

  “平民学校”在北大的开设,不由让人想起了1918年后的数年时间中,北大校长蔡

元培先生发起成立的“校役夜班”,许多著名学者如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和康白情等为校内工友讲授国文、算术、理科、修身和外国语课程,毛泽东、邓中夏等人也曾组建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四处奔走。

  今天的平民学校距离它的前身,已整整88年了。平民学校的重生至少提醒人们,在历史百年轮转之后,在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种现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尚待时日。至少到今天,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国各大城市都大量存在,他们缺少继续教育,因此与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只能使他们长期从事简单劳动,很难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因此,平民学校讲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理念。教育的平等是一切平等的基矗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五指长短不同,财富多寡不一,惟一能真正在心灵上实现绝对平等的,就是对知识的拥有和享用权利。而平民教育不但是通向教育平等的重要道路,也是通向社会平等和发展的桥梁。

  中国教育资源的匮乏是一方面,远未充分、公平地利用教育资源似乎更为严重。目前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注重向高处流,以广大农村为代表的“低处”则相对资源缺乏,这导致了精英教育与底层教育的脱节。北大举办“平民学校”告诉我们,以资源不足为由忽视对低层人群的教育,有违平等分配公共资源的宗旨。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能承续历史传统,主动承担扶助弱者教育之责,弥足珍贵;但从长远而言,如何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让底层也能享受继续受教育的权利,更是一个大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的平民学校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有可能的话,这样的平民学校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北大校园里,也不应当仅仅只针对在北大务工的人员。毕竟,穷北大一校之力,开设的平民学校数量也有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北大的平民学校模式已经上报全国总工会,并且正考虑在北京70所高校中推广。

  如果说,88年前的平民学校是“挽救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交与后代”,那么,今天的平民教育则应当有改造和提升一代中国人的志向。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要能够伴随着知识,从北大走向社会,实现百年平民教育的宿愿。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今天的现代化,使得更多的农村人口走进城市,因此,走出北京,走出高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开展平民教育,当是可取之途。

  88年了,许多东西发生了变化,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变。让我们认真聆听当年蔡元培校长针对平民夜校的话:“听差的来求点学问,于是大学中无论何人,都有了受教育的权利……而平民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平等的。”的确,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真正无愧于我们的社会。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真正无愧于每一个建设和服务它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