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贪腐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9:50 国际在线

  作者:徐迅雷

  人质恋上绑匪,官员爱上腐败。你说奇怪,其实并不奇怪。

  又一个副省级的高官被判刑了:山西省委原副书记侯伍杰一审被判11年,侯伍杰受贿款物合计是88万余元(9月19日《羊城晚报》)。此前《三联生活周刊》有个详细的报道,

说到侯伍杰的一个细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侯伍杰曾经很朴素,吃饭时甚至吃掉桌上的饭粒;“但随后他却变得很奢华,专车一辆接一辆地换”。专车一辆接一辆地换,这表明侯伍杰已经喜欢上了象征权力与享受的车子,是“亚腐败”的一种表现,那个时候,他已经“爱上亚腐败”了,距离后来“爱上腐败”已经不远了。

  官员为什么会喜欢腐败、爱上腐败亚腐败?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命题。以当今官员的智商,谁都明白贪腐是坏事,但贪官却都喜欢被腐败“绑架”,甘愿充当腐败的“人质”,换句话说,有贪腐之心的官员,宁愿被腐败所俘虏。譬如,日前被判死缓的湖南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是“玩权力、玩金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他在《我的沉痛的反思》中写道,“我除了追求金钱,千方百计搞钱以外,还热衷于低级趣味的感官刺激,看黄片、看黄书、玩女人,毫无羞耻”(9月14日《成都晚报》)。雷渊利爱上“玩权力、玩金钱、玩女人”,统统用一个“玩”字搞定,他热衷于腐败堕落行为,就是典型的“爱上腐败”。

  “官员爱上腐败”与“人质恋上绑匪”有一种奇怪的“相同基因”现象。人质恋上绑匪,是社会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官员爱上腐败,是官场里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1973年被发明的一个词汇:当年8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发生抢劫,两名劫匪绑架了4名人质,在地下金库把他们关押了131个小时,最后劫匪向警方投降,可是所有的受害者都声明并不痛恨歹徒,他们感谢歹徒对他们的照顾,一名女人质甚至还爱上了一名劫匪并与其订婚;相反,他们对警方倒很有敌意。这起案件让人们跌碎一地眼镜,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研究,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概念来概括这一类心理特征:受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甚至协助加害人对抗解救他的人。后来一系列的案件证明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广泛性存在,譬如最近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在失踪了8年后突然现身,她“奇怪”地爱上劫持她的男子。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看起来很“变态”,但在“封闭的循环”里,确能成为一种现实。它构成的要件中,有“施害者”和“受害者”双方,在整体上,施害与受害是泾渭分明的,但施害者常常给予受害者一些甜头,不知不觉中,受害者就爱上了这样的甜头,最终导致“别无选择”地爱上施害者。

  官员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恰恰与此相类。官员成为贪官,可谓腐败的“受害者”,但腐败伸出的魔掌上面常常有糖果,让官员尝到“甜头”,于是,渐渐爱上这样的甜头,时时喜欢去尝这样的甜头,最后心甘情愿地成了“腐败绑匪”的人质与俘虏。官员明明知道腐败如“绑匪”,但在有限空间里,就是甘愿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爱上这样的“腐败绑匪”。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贪腐者对腐败产生了好感,并逐渐走向对腐败的依赖,若是离开了“腐败”反而感到浑身难受了!

  年轻人“爱上爱情”,官员们“爱上腐败”。“爱上腐败”之后,“腐败”也从贬义形象变成了中性甚至“褒义”的了,比如“今天去哪里腐败”曾是一句“流行语”,是说“今天去哪里白吃白喝”,“吃公家的”被称为“腐败”倒也精到而形象,可是“去哪里腐败”轻松口语化,几乎就是大众层面的“腐败认同”了。这多么可怕——因为这是孕育侯伍杰、雷渊利之流的肥厚土壤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