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孔子有了“标准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0:02 贵州都市报

  将孔子标准像进行“产业化”运作,已初现端倪,为孔子厘定一张“圣像”,只不过是一切有关孔子的商业行为的前奏而已

  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并首次使用孔子标准像制作的奖章授予孔子教育获奖者。正式揭幕的孔子像,看上去比原来更加慈祥,宽鼻、阔嘴、浓眉、长髯,国字形脸,眼神比原来的温和,是一个具有山东人相貌特

征的忠厚长者(据9月24日《大众日报》)。

  从今年初以来,有关孔子标准像的争议,就一直沸沸扬扬,鲜有赞成的声音,而绝大多数批评者纷纷质疑:统一孔子形象和弘扬儒家文化到底有什么干系?消灭人们“想象中的孔子”,破坏文化的原始生态而大搞孔子标准像,究竟有何意义?而“孔子像标准化”操作者则穷尽一切手段举证说明,当今流传的孔子像千像千面,混乱不堪,甚至被丑化、歪曲乃至误导得难以卒视,严重影响了孔子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也不利于孔子及其思想的宣传。

  对此,笔者不想再谈该不该树立孔子标准像,只想问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争议为何挡不住“孔子像”的诞生?

  我们知道,“标准化”的后果之一就是排除异端之后的垄断。不错,由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家出于对孔子的不同理解,目前社会上孔子像多种多样,形象不一,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乐意接受“子说”、“子曰”等许多教诲。相反的是,搞“统一”的孔子标准像,是不是想来个“一花独秀”呢?其他孔子像会遭遇封杀吗?许多地方的孔庙里的孔子雕像是不是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像改过来?即使目前不会,但逐步会这样做的,不然,何谈规范?何谈“正本清源”?到头来,实现批量生产,大做“孔子像”生意的,恐怕只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了。既然有了孔子标准像,版权一定会归人家,将来谁要使用这个标准像,不出点“血”恐怕就会惹上侵权官司。把“标准化”的孔子换成源源不断的现金收入,让有关机构有一种捞钱的快感,如此“标准化”运动,倒真的算是得了“标准”的精髓。

  与此相印证的是,有报道说,山东的文化产业就是要打“孔子牌”,孔子像也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上述新闻报道也称,23日,根据孔子标准像同时推出的半身像、浮雕、线描等多种形式的孔子像也揭开了面纱,以满足在广场、厅堂、桌台等各种环境的使用需求。由此可见,将孔子标准像进行“产业化”运作,已初现端倪,为孔子厘定一张“圣像”,只不过是一切有关孔子的商业行为的前奏而已。

  用孔子来赚钱,并用这笔钱来发展孔子文化事业,本无可厚非。可问题是,文化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应该丰富多彩、形态各异;文化更重要的是“活态”,而不是一张标准像那样的“死态”。正如一千人的心目中有一千种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也是不同的模样。两千多年来,孔子的魅力不仅反映在他的学术思想,还在于他的形象的不确定性,而孔子的标准像将限制人们对于这位圣贤的想象。

  其实不只孔子,其他先贤也是一样,中国人自古对于先人的崇敬基本上表现在想象之中,因为有了想象,才有了神秘和崇高。孔子之后还有孟子,还有其他很多“子”,如果其形象都需要确立“标准”,那么,这个产业的资源将是一个无尽的“矿藏”。在商业算计之下,破坏文化的原始生态而大搞先贤标准像,无疑是假借“弘扬传统文化”之名,行“牟取私利”之实。如果都如此效仿,那就相当危险了。作者:何勇海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