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安南10年走过钢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1:46 生活报

  安南1938年4月8日出生于加纳,曾到美国和瑞士留学,先后获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安南1962年进入联合国工作。1996年12月17日,第51届联大任命安南为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1997年1月1日,他正式就职,任期5年。2001年6月,联大通过安理会提名安南连任秘书长,任期至2006年12月31日。

  第61届联大13日下午举行任命联合国秘书长的全体会议,现年62岁的潘基文被正式

任命为联合国第8任秘书长。随着新秘书长的诞生,68岁的现任秘书长安南的10年任期也即将在今年年底宣告结束。

  安南在任的10年,是全球经历最深刻变化的10年,陪伴着联合国历经风雨的安南,也走过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高峰和低谷。赞誉者说,这位温和的加纳人扩大了秘书长的角色,使之成为“世界顶尖外交官”;批评者说,安南领导下的联合国饱受丑闻困扰、威望日益下降,称他是“世界最差管理者”更为合适;中立者则说,联合国秘书长听上去像是“世界总统”,可他一无领土二无兵,什么实权也没有,还有超级大国动辄指手画脚,安南这10年,一路像走钢丝绳,不易。

  低调的黑马

  说起来,安南当上联合国秘书长纯属偶然。1996年底,埃及人加利正在全心准备谋求连任秘书长,他没有遇到任何竞争者,安理会中除了美国,都对他表示支持。美国人坚决要换掉这个“不听话”的秘书长,最终,美国一次次动用否决权,加利无奈退出,时任联合国负责维和部的副秘书长安南走上了这个全球瞩目的位子。

  在此之前,谁也没想到会是为人低调的安南。记者参加过他当副秘书长时的记者会,当时还有些奇怪,一个负责维和工作、经常出入战乱地区的副秘书长,怎么这样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美国人恰恰看中了安南的温和,认为他没有政治企图,可能会顺从听话,并且还是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出的精英。可当时国际舆论并不看好安南,认为他充其量是一个高级国际公务员,还算不上政治家,顶多替加利把属于非洲人的另外5年干满。含而不露的安南会干得如何,谁也不知道。

  温和的勇者

  冷战的结束引爆了世界上许多局部热点冲突,而灭火的责任却都落到了联合国的头上。安南在任的10年,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疲于奔命的10年,这期间,维和人数达到了历史顶点。而安南也成了历任秘书长中出访最多的一个,几乎每个月都有出访日程,穿梭于冲突、战乱地区。

  与安南共事的联合国维和人员说,无论天气多么恶劣,道路多么危险,营地距离狙击手的枪口多么近,他都毫无惧色。为了多争取到一些药品、食物供给,他不在乎身处险境。安南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是1999年他亲临战火纷飞的科索沃进行斡旋。当时,安南站在一栋楼房的阳台上,炸弹就在不远处炸响,他却镇静地在那里通过手机与各国领导人交谈了两个小时,身上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防弹衣。此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外表平和的人内心所具有的强大力量。

  2001年,联合国和安南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在联合国秘书长中,他是在任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记得消息宣布那天,纽约是清晨,到9点钟上班时,联合国的工作人员都自动聚集到联合国总部一楼大厅。当安南出现时,大家都欢呼起来,安南的脸上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这是记者见到安南联合国生涯最辉煌的时刻。可对这样一件大事,联合国没有搞隆重的庆典,没有繁文缛节的仪式,安南作了简短讲话后,大家就照常上班了。

  不做美国的人

  有人说,安南最大的敌人是“美国”。美国人一度以为安南是他们挑出来的人选,安南应该对此“感恩戴德”。可每当这个超级大国对他指手画脚时,安南的策略是,洗耳恭听,但最终只按照自己的思路办事。

  在布什政府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政策下,安南没有见风使舵。2003年,美国绕开安理会擅自发动伊拉克战争,令安南一直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辛苦付之东流,也一下子打散了联合国多年来辛苦建立起的尊严和威望。安南公开站出来,批评美国动武不合法。可以想象,在秘书长的位置上,这样做需要多大勇气。

  从2004年开始,得罪了美国的安南,尝到了被人落井下石的滋味。那一年,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的丑闻被揭露,他的儿子也卷入了非法交易,接着,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刚果(金)又传出性丑闻。美国部分议员迅速要求安南辞职,并抨击说,安南使联合国变成效率低下、腐败和具备反西方思维的场所。布什更出面说,美国人对联合国的信任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幸而经过调查,澄清了安南在“石油换食品”丑闻中的道德责任,但这足以让安南感到身心俱疲了。

  告别的一天

  安南终于要告别这个令人“尴尬”的位子了。对安南这10年的评价,不同人自有不同的看法,但作为一名常驻联合国的中国记者,我记住的是在总部大楼里那个没有一点儿架子的大人物。

  安南的家坐落于纽约约克大道与55街交口处,离联合国不远,是联合国提供的一栋连排小楼,中国人熟知的贝聿铭是他的邻居。每天9点多,安南会走进联合国大楼,上电梯前,例行的是先与记者打了招呼再到办公室去。这样,记者们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南对重要事件的表态,而不用等到每天中午的秘书长发言人记者会。作为管理着2.88万名工作人员的秘书长,安南的日常工作相当忙。他参加安理会的几乎每个公开会议,也参加许多联大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他每天都有一个会见时间表,要会见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和大使,此外还有其他外交应酬,在联大期间就更加忙碌,其繁忙程度绝不亚于一个大国的领导人。

  9月19日安南在联大会议上作告别演说,这一天被视作安南告别联合国的一天。这一天,安南的日程表上有13场会见和会议。演讲接近尾声时,安南提高嗓音说,“我们曾共同把一些巨石推向山巅,尽管另一些滑离我们的双手并滚落回去。”“带着一种固执的情感,我把我的职位交给其他人,希望我们能共同拥有美好的未来。”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

  (据《环球时报》)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