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共事业改革并非一锤子“买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20:37 四川在线

  在中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驶向“深水区”的同时,各地市政公用事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也纷纷启动。但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市政公用事业产权改革不能“包治百病”,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中国新闻网10月15日)

  在我们这个大谈改革的年代与岁月里,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这句“市政

公用事业产权改革不能‘包治百病’,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的话显然是难听又刺耳,不过徐副司长此番“刺耳的言论”显然并不是“过分”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现实,这样的“担心”也并不显得多余,而是十分必要,也是难能可贵的,可谓击中了一些人借改革之名、举改革之旗帜大肆变卖国有资产的软肋。

  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用事业亏损、财政负担沉重和惊人的资源浪费令政府不堪负重,同时,产品和服务质量较低,单纯的涨价改革思路显然已越来越难说服消费者。而正在快速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深入肌里。

  而随着中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中国各地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产权多元化改革也纷纷启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安徽省百分之四十的公交企业、百分之五十的供水企业、百分之八十的燃气企业的国有产权已经出让。深圳市水务百分之四十五的股权转让。上海浦东水务百分之五十的股权卖掉了。全国城市百分之五十以上水厂股权已经出让转让。

  正如徐副司长所言:“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理应是城市公用事业的投资主体。”从国内众多城市的现实状况不难看出,多数城市对市政公共事业的改革显然是用了“快刀”,改革是迅速而果断,但改革的“快刀”显然并未斩断“乱麻”,都只是将公共事业一卖了之,完全推向市场。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改革中,政府无疑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不必再为财政投入而发愁了,可以坐享其成,而百姓并却承担起了本该由政府财政投入的重负,改革前是政府不堪重负,而之后却成了百姓不堪重负,这真是极具戏剧性。

  改革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让百姓从中受益,否则还不如“保守”一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