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色岭拾秋(旅人萍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2:2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朱色岭拾秋(旅人萍踪)

  秋天来了,朱色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金色。

  这是一畈农田,一层层地从山脚铺展过来,虽没有龙脊梯田的秀美,却有山区农田特有的玲珑。沿着田埂漫步前行,那些不知名的虫子,窸窸窣窣,被惊吓得直往稻田地扑腾

。田野上,一簇簇黄灿灿的野菊花绽放着笑脸,凑近闻闻,那香味比摆在阳台上的要浓烈而持久。放眼望去,沉甸甸的稻谷在微风吹拂下泛起耀眼的金浪。那气势,那声威,让人萌生“沙场秋点兵”的意味。不远处,一群汗流浃背的农家妇女,三三两两地散在自家的稻田里,弓着腰,挥着镰,时而直腰擦一把汗,时而侧身放一把割好的稻。稻谷就像淌金一样整齐有序地铺排在她们的身后。收割后的田野,则敞开了它那褐色的胸膛,任凭鸟儿们觅食。一位老人佝偻着腰,正把一支支遗落的稻穗拾起……

  岭脚村有三四十户农家,时值午后,不见了袅袅炊烟。走进村庄,一只大黄狗正趴在家门口午休,听见我的脚步声,懒懒地抬头看看又重新趴下。门口挂着的那串长长的红辣椒微微摇晃,默默地以其娇于二月花的艳丽,陈述着如今农家日子的火红。墙角的鸡窝走出一只芦花老母鸡,它扇了扇翅膀,睁着一双好奇的小眼,好似向我这个不速之客叫唤:天凉好个秋,天凉好个秋……听到这悦耳的声音,一小孩跨出门槛,把嫩藕般的手臂伸进鸡窝,拾起一枚暖和和的鸡蛋。

  浙江磐安县朱色岭的“十里红枫”,植于明朝永乐年间。每到深秋,50多棵高大苍老的古枫举着火红的手掌,热烈欢迎慕名前来的游客。抬头看天,湛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低头望路,青石铺就的古道洒满枫叶。这些充满血色的枫叶,犹如瓣瓣鲜花,牵引我步步登高,但我实在不忍心踩踏这美丽的秋景。

  是不是在经历了春的浪漫、夏的火热之后,殷红的枫叶以自己悄然飘落来诠释秋的深邃和归宿捡起来细细端详这枚“山”字形的叶子,虽然不见了年轻时的光泽,但纹理清晰,分明显示出不朽的活力和火一般不老的生命。我轻轻地拭去叶面上的一丝尘垢,再用力地把它抛向空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离开母体的枫叶,要用执著的爱回报大地,这才是她永恒的追求。

  “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轻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北宋·孔平仲《咏无核红柿》)朱色岭头有一株老柿树,去年深秋,我到这里赏景,见到的柿树已脱去艳丽的外衣,只剩下那一棵棵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两只酷似乌鸦的鸟儿立在树杈上,哨兵似的守望着这一树属于它们的果实。今年来得正巧,满眼都是“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唐·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不免让人想起柿叶题画的故事来。故事的主人公郑广文是个唐玄宗时代的穷书生,每天以柿叶为纸临书作画,经过数载苦练,终于功成名就,不想惊动了皇上。唐玄宗看了郑广文的柿叶书画后赞不绝口,御笔题赐“郑虔三绝”,郑广文借此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宋代诗人杨万里觉得有趣,以“红叶曾题字,乌稗昔擅场”的诗句记载这件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朱色岭岭头虽不是至高点,但回望这条狭长的古道,秋色、秋意一览无余。一路走来,从一枚红叶看到一树红叶,再由一树红叶远眺到漫山红叶,绚烂的秋景已在我心头酿出情感的琼浆来。看得久了,禅意渐生。无论是金黄的稻谷,殷红的辣椒,还是橘黄的柿子,都只是成熟的标志,惟独红叶别具情怀:一枚红叶一缕情思,一树红叶也只是魅力,而一山红遍才是气势,才是激昂的情绪,才是奋进的力量,才是朱色岭的“十里红枫”。

  上图:朱色岭盘山小道

潘江涛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