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了消除贫困 本报驻京记者 孙佳华 记者 梁建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9:00 解放日报

  

为了消除贫困本报驻京记者
参加中国青年扶贫接力计划的研究生志愿者做出“爱心”手势。 本报资料照片

  贫困问题,仍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昨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自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国际消除贫困日”已走过14年。

  今年,也是中国政府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20周年。

  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消除贫困仍然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从14.8万个村入手

  今天,缓解和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

  毋庸置疑,我国消除贫困工作成就辉煌。在昨天的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说,2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开发式扶贫道路,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1985年的1.25亿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我国去年也成为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规定的使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截至2005年底,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自然村为单位,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能接收电视的比例分别达到79%、95.8%、73.8%和87.6%;重点县70%的农户能获得安全饮用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学龄儿童在校率达到94.7%;重点县73.2%的行政村有了卫生室,74.6%的村有了合格的医生或卫生员。

  成就摆在面前,但减贫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贫困农户的家底更加薄弱,往往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及家庭变故时就会返贫。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昨天在北京举行的“发展中国家扶贫部门高级官员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准备到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14.8万个贫困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这14.8万个贫困村,覆盖全国80%的贫困人口,而在国务院扶贫办重点调查的100个贫困村中,迄今仍有36.4%的村不同程度缺粮。

  这14.8万个村,将是中国消贫大战最难攻克的一座堡垒。

  我们将“从这些最困难的村入手,优先满足群众对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同时努力增加他们的收入”。

  这些人,感动中国

  消除贫困,我们必须向他们致敬。

  “我以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向社会各界善良的人们发出呼吁:希望大家为了贫困母亲的幸福,为了她们摆脱愚昧和疾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 1995年,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遗孀、一位经历坎坷的伟大母亲———王光美在人民大会堂发出呼吁,并将母亲留下的6件文物拍卖,捐出所得56.6万元,并由此启动旨在救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

  11年来,在王光美的奔走与倡导下,这项工程已在全国设立了389个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5.4万户,惠及人口69.5万。昨天上午,还是在人民大会堂,“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大会”将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授予了这位爱满天下的普通母亲。

  林圣雄,第一个实现捐建百所“希望小学”梦想的人。在颁奖大会上,这位民营企业家从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手中,接过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捐赠奖的荣誉牌匾及证书。从1998年至今,他已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5000多万元,在浙江、西藏、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等地援建希望小学100所,是迄今国内为希望工程捐款最多的个人之一。

  和王光美、林圣雄一样实至名归的还有:获得义工奖的解海龙,15年前拍下后来成为希望工程“形象标识”的照片———《大眼睛的小姑娘》,至今仍在用相机和快门推动扶贫工程;获得奋斗奖的陈志坤,一名曾在战斗中不幸失去双腿和右眼的英雄,后来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修理业高手并拥有了百万身家,成功后不忘帮助带领数十万父老乡亲脱贫;获得奉献奖的白方礼,一位天津退休工人,为了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在离开人世前的18年中,通过蹬三轮车挣钱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贫困学生,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5角钱计算,18年间,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

  最关键的一年

  今年是“国际消除贫困十年”的最后一年,也是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

  1995年3月,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同年12月,联大又将1997年至2006年确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

  但就在这最关键的一年,世界消除贫困的情况显然不容乐观。

  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亚太地区人口中约2/3的人口仍缺乏基础卫生设施,城市和农村清洁水源的普及也不尽如人意;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差异悬殊,全球20亿无基础卫生设施的农村人口中,15亿人生活在亚太地区。而据世界粮食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目前全球10个饥饿最为严重的国家全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根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8.54亿人遭受贫困之苦。

  所以,今年“国际消除贫困日”主题是“共同努力,摆脱贫困”。

  摆脱贫困,人类在努力。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印度就发起“绿色革命”,印度政府集中力量扩展农业区域,从墨西哥引进高产小麦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加科研投入,终于在2000年,印度宣布停止粮食进口,基本解决了近10亿人的吃饭问题。北非摩洛哥,2005年提出“国家人文发展倡议”,投入专项配套资金,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同时推出“无贫民窟城市计划”和“强制医疗保险计划”,下大力气开展针对贫困人群的小额信贷,通过“输血”去帮助贫困人群实现“造血”功能。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马洛赫·布朗在联合国前不久发表最新年度报告时说,虽然照目前速度,非洲如期实现第一项千年目标将十分困难,但它正在展露希望。而安南则呼吁国际社会关注非洲,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即使是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也不能忽视世界其他地方面临的挑战和危机,否则将自食其果”。

  西海固告诉我们

  消除贫困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继续付出巨大的爱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二年级研究生范惠众,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西海固条件最艰苦的固原市西吉县王名乡中学支教时的情形:“47天,我都没有洗过澡;47天,我和另一个同学每顿饭只有土豆……”

  西海固,位于宁夏黄土丘陵,是西吉、海原、固原、彭阳等几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是一片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年降水量仅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1至12倍。当地人说,这里以“贫困甲天下”闻名于世。

  贫困让范惠众感受颇深,“47天我们都坚持不下去了,可我们让当地孩子吃,他们竟兴高采烈,为什么?因为许多人家两毛一斤的土豆也买不起。那里每天晚上10点乡上就全黑了,为什么?不是没电,是用不起。我2004年至2005年在那支教,学校从3个年级6个班,缩减到5个,为什么?贫困让太多孩子辍学……”

  沉甸甸的现状敲击着范惠众。今年7月,他重返西海固,和5名同学一起调研,写出4万多字的《固原地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及投资分析》,希望用自己所学的经济、管理、材料等专业知识,开发当地占农民收入一半以上的土豆种植产业。如今他已开始联系上海的多家销售商,为当地的脱贫,去尽自己一份努力。

  范惠众说,“西部非常需要科学开发。今年7月,我回去调研,学校的新大楼已经建成了,3层平顶的教学楼,贴着白色的瓷砖。教育和科学,是一个地区脱贫最有效的手段,如今西海固正在悄然变化,我们有责任投入其中。”

  宁夏扶贫办公室综合处处长谈秋声说:1983年,宁夏贫困人口达107.24万,而西海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来自政府的支农政策,正一步一步地走进西海固,走进宁夏。去年,发到农民手上的扶贫资金就有3个多亿。“这20年,宁夏的贫困人口减少了97万。到去年底,宁夏的贫困人口已经降低到10万。”

  北大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教授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现有的扶贫措施,核心都在于提高贫困人口的能力,为其创造平等的条件。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蓝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正体现了从能力和民主权利两个方面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状况的思路。“能力脱贫不仅指扫盲治愚,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个体的素质和生存能力;对群体而言,还要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有利于贫困人口自谋生路,改善生活状况的有效的环境和组织制度。”

  而正如昨天回良玉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坚持把消除贫困作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对每个公民都意味着责任。”年轻的范惠众说,“一年的支教经历让我明白,由于各种原因,消除当地贫困不是几年,而是需要几代人、上百年的努力,因此必须有人接住前人的粉笔头、接力棒,创造条件,一切才有可能改变。这很难,但必须开始,真正地从我做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