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17:04 中国新闻网

  实践从无止境,探索永无穷期。《决定》开篇鲜明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开宗明义,开篇第一句18个字,深刻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安顺谓和,协调为谐。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柏拉图到托马斯·莫尔,古往今来,无数圣人先哲、仁人志士提出了许多美好构想,勾勒了世界和谐、自由的美好画卷。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经典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要观点深刻揭示:只有和谐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成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实现社会和谐开辟了现实途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的社会和谐提供了正确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孕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最初萌芽。

  实践在发展,认识在深化。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地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实践和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行动纲领。

  57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华民族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57年后,中国共产党以更加坚定、自信的姿态,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起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据新华网;记者张宿堂孙承斌邹声文)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