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心电“爬”上土家山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2:01 红网-三湘都市报

  ■特约记者 曾甲长

  本报10月19日讯随着慈利县杨柳铺乡、南山坪乡一个又一个无电户相继通电,由国网公司投资、慈利县电力公司具体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顺利结束。至10月20日,慈利县农村地区最后一批没有用上电的农户结束了煤油、松油灯照明的历史。

  “发电机过年才舍得用”

  “户户通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以海拔900多米华岳山上的钢铁、人形两组的通电最为不易。华岳山位于杨柳铺乡,山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光是上山的第一段坡就有13道弯,要走1个多小时。通电,对于村民而言近乎一个梦想。

  近30年来,村民饱受了无电的痛苦。有的村民关心国家大事,买了收音机收听新闻,没电了,只得跑到10多里远的山下去充电。有的碾米、碾苞谷,只能用磨来推,一个上午下来还不够喂牲口。电力对于山里人而言是一种奢侈。

  盼电急切的唐汇信老人,1996年买了个1.5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发起电来响得像地震,而且耗油厉害,67岁的唐老无奈地告诉记者“发电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用。”

  “木材砍光都架不起电线”

  没有电,加上交通不方便,部分村民纷纷搬下了山。原本70多人的两个组,到现在常年住在山上的只有24个村民。因为没有学校,其中6个小孩在山下上学。其余18个村民,60岁以上的占了6位,80岁以上2名。村里也不是没想过架设通电线路,早在1994年,村里开大会,下定决心想把树上的林木卖了架设通电线路,当地的林业部门当时也批了。但大家算来算去,发现把所有树林砍完了还不够买材料,只得把问题搁置起来。

  在村里当了15年支书的莫胜炎介绍,不仅线路上山难,而且这两个组户与户之间隔得远,从山头这一端到山头那一端最远的有5公里,大大小小的山头10多个。要通电,单凭两个组的经济实力不可能实现。

  “一根电杆32个人抬”

  就在大家都认为通电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的时候,国网公司实现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将包括钢铁、人形两组在内的慈利县23个乡镇600多个村402个村民小组纳入进来。

  今年8月6日,华岳山通电工程宣布开工。由于山高路陡,施工难度之大出乎意料。“整个工程100根电线杆、10多吨导线和其它材料,都是靠施工人员肩扛手拉运到工地上的。”负责具体施工的东岳观供电所工作人员甘幸权介绍:“把一根10米的电线杆抬到施工地点,需要8人在前面牵引,24人抬杠。一根电杆的成本只要350元,但运费就要花费1000多块钱。”

  “全县由此告别煤油灯”

  在施工人员的艰苦奋斗下,10月13日,钢铁、人形两组顺利通电。通电前,一名瘸脚的青年争抢着到山下为村里买鞭炮,然后自己用箩筐挑上山,在通电仪式上燃放开来。

  “这几天我们喜事不断,在钢铁、人形两组通电后,16日南山坪乡没有用上电的群众也通电了。明天,我县‘户户通电’工程最后一两户农户也将用上电,彻底结束煤油、松油灯照明的历史。”10月19日,慈利县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这样介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