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现在是打开秦始皇陵的时候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5:22 四川新闻网

  等到哪一天我们不仅科技先进、保护资金充足了,而且社会更具有普遍的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社会人心进入更为成熟、理性的阶段,那时候再来谈这个话题也为时不晚。

  某著名经济学家最近连续撰文鼓吹现在“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文章在博客上发表时点击数十万,由此也引来了一番大讨论。自称研究古物已有二十几年的该学者,何以突然对打开秦始皇陵那么热衷,外人不得而知。但他罗列的种种理由,却颇让人忧虑。在

我看来,那些理由反倒是现在不该发掘秦始皇陵的铁证。

  且看,他在《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一文中认为:“始皇之陵,对人类文化的启示,应该超于埃及的所有金字塔。……问题是如果永远不打开,等于没有,或有等于无。这是愚蠢的浪费。早晚要打开才有价值,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问题是何时打开才对。”秦始皇陵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早晚要打开或者采取其他形式的实地研究,也没什么疑问。但正因为其意义重大,而且保存相对完整,才更应慎重地进行论证,万不可因为“这两年北京办奥运,再两年上海搞博览,不知可否赶得上把始皇的墓一视天下,热闹一下”这种荒唐的理由,而将考古当作政绩工程来进行。

  再来看,他又称:打开秦始皇陵,“今天科技没有问题了,可以做到应有的保护。更重要是向前看,虽然没有保证书,我们看不到兵荒马乱的将至”。现在的科技自是比以前先进,可用来进行文物保护的资金大致也不成问题。但是,保护好文物并非仅需要科学和金钱,更重要的还有人的文化意识。而恰恰是这一点,让我怀疑我们现在是否有足够的责任意识,可以让打开后的秦始皇陵安然无恙。试问,这几年,我们耳边听过的诸如水洗孔庙、世遗塌陷、拆毁古物的事迹难道还少吗?即便我们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动乱,但人心浮躁,将文物当作摇钱树任意践踏的做法,对于文物来说又何异于一场“兵荒马乱”?

  该学者在《始皇陵墓的经济分析》,还用他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告诉大家,打开秦始皇陵后,“每位入场费五百元,五百万观者的每年收入是二十五亿,以长线利息率五厘算,陵墓打开了,门票收入的现值是五百亿”。经济学分析只注重效率固然没错,但在文物考古上,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论证,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典型的“文物金钱化”观念主导下,不难想象,一旦打开秦始皇陵,里头的文物将遭受什么样的厄运。

  历史上,草率发掘重大文物而导致无法挽回后果的教训并不少见。1958年开始破土发掘的明定陵的悲剧,至今依然让人唏嘘不已。这一总计用工两万余人次、耗资40余万元的重大考古工程,在她揭开神秘面纱之日,灾难就接踵而至:出土后保存完好的丝织品被人为损坏,见到这一幕的古代服饰专家沈从文愤然拂袖而去;依然“坚硬如石”的金丝楠棺椁在复制品做好后,居然被下令丢弃;更惨的是万历帝后的尸骨,在文革时期惨遭焚毁,荡然无存……(参见《考古中国———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一书)固然,这起悲剧归根结底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但今天,在各地视文物如摇钱树的思维推动下,谁又能保证,一旦发掘秦始皇陵,悲剧不会以其他形式重演?

  该学者有一句话说:“始皇陵内之物是炎黄子孙的公共财富,没有谁可以占有,但看一下不是很过瘾吗?”前半句话我完全同意,正是如此,就绝不能为了满足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想看一下过瘾的心理,而轻率发掘之。我想,二千多年我们都等过来了,又何妨再等,等到哪一天我们不仅科技先进、保护资金充足了,而且社会更具有普遍的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社会人心进入更为成熟、理性的阶段,那时候再来谈这个话题也为时不晚。

  □魏英杰(杭州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