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880针下的生命抗争 62岁老人医院透析10年被病友当作精神支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2:45 大河网-河南商报

  

2880针下的生命抗争 62岁老人医院透析10年被病友当作精神支柱
10年前的10月20日,他第一次接受透析治疗,绝望地流下眼泪;10年后的10月20日,在同一间病房内,他面带微笑,许下了生日愿望。

  昨日,对身患尿毒症的张西京老人来说,既是他62岁的生日,也是他接受透析治疗十周年的日子。

  在省人民医院的透析治疗室,张西京老人平静地躺在病床上:右臂上插着两根管子,动脉流出的血液沿着透明的管子流入透析机,过滤掉多余水分和毒素的健康血液又通过另一根管子进入他的静脉血管。

  当医护人员推着双层生日蛋糕走到张西京老人面前时,病床上的他,挥动左手,表示感谢。

  噩耗传来〉〉〉“尿毒症?这辈子完了”

  在1983年的一场意外工伤事故中,张西京肾脏严重受损。1996年,张西京出现身体浮肿、头晕呕吐等症状,拿到病情诊断书的那一刻,他一下子惊呆了:尿毒症!

  “尿毒症?我当时就想,我这辈子完了,活不长了。”在张西京当时看来,尿毒症就是“不治之症”。

  1996年10月20日是张西京的52岁生日。那天,他第一次接受透析治疗。比一般人的静脉血管还粗的针头刺入皮肤的那一刹那,张西京的泪水随之涌出。

  在接下来的四五年时间里,他每次扎针,都会感觉到刺骨的疼痛。但比刺痛更严重的是他内心的绝望:每想到自己的病,就忍不住偷偷地流下眼泪。

  危急时刻〉〉〉

  “能呼吸已经够满足了”

  “尿毒症是肾功能衰竭的中末期。”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邵凤民说,通常情况下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只有两种: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张西京由于受过外伤,不适合做肾脏移植。

  肾脏仿佛是一只“滤过器”,在一刻不停地过滤流经它的血液,将各种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一起制造成尿液排出体外。但尿毒症患者的肾脏由于无法正常工作,致使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

  “他平常几乎没有尿,病发作时,整个人都肿了。”提到老伴病情,王玉娥老人脸色沉重。“肿得连脚踝和膝盖都看不出来了。胸口、肺部、下眼袋的皮肤都好像要被体内的水撑破一样,明晃晃的。”王玉娥说,她过了10年“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哪一天不幸就会降临。

  1997年11月的一个冰冷夜晚,睡到后半夜的张西京老人突然呼吸困难:躺在床上已无法呼吸了,他不得不坐起身来勉强维持呼吸。就这样,他裹着被子坐在床上,大口大口喘着气过了一整夜。

  “家里没有暖气,也感觉不到冷。”张西京老人说,“能呼吸已经够满足了。”

  第二天一大早,当医生获知张西京老人昨夜的经历时,都大吃一惊。“医生当时说那样会有生命危险,但我不知道自己就怎么挺过来了”。现在想来,张西京老人还是有点儿后怕。

  10年之间,像这样的不眠之夜频繁发生。到底发病多少次,连张西京老人都记不清了。但他知道,每次发病都重复着同样的症状:全身严重水肿、呼吸困难、头晕恶心……

  治疗过程〉〉〉

  “10年下来共扎了2880针”

  省人民医院的透析治疗室是张西京老人维系生命的地方,从1996年10月20日起,每周二、周五早8时,张西京都会准时到这里“报到”。

  在张西京老人的右手臂上,有4个鹌鹑蛋大小的红紫色血肿大包高高隆起。

  “每次扎两针,10年下来,已经扎了1440次了,共2880针。虽然每次扎的位置不同,但还是扎出了这样的大包。现在已经麻木了,感觉不到疼痛了。”张西京平静地看着针管说。

  接着他看看左手臂,叹了口气说:“左臂扎了80多次后,血管就闭塞了,不能再扎针了,所以现在全指望着右臂的血管救命了。”

  除了疼痛,除了体现出的生命的坚韧,这2880个针孔还意味着什么呢?张西京说,在2002年之前,他每次透析都要花400元,2002年之后,透析治疗费才降到每次280元。在这10年来,仅透析治疗费这一项,就花费了30多万元。

  30多万元不是个小数目,张西京是如何承受的呢?他说,这得感谢单位,正是有单位的报销,他的治疗才得以维持。

  情绪转变〉〉〉

  “每天郁郁寡欢的,只会加重病情”

  据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邵凤民介绍,对国内的尿毒症患者来说,多数坚持两年之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

  邵凤民说,在尿毒症患者中,坚持时间最长的是一例台湾患者,该患者存活了17年。张西京老人到现在已经坚持10年了,算得上是一个抗病明星了。

  “能发生这个奇迹和老人的心态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邵凤民说。

  张西京回顾过去10年说,在饱受病魔折磨之后,他的心态开始慢慢转变。

  在最初的四五年的时间里,

  张西京陷入绝望和痛苦中不能自拔,但渐渐地,他就在和病魔的抗争中变得坚忍、乐观起来了。

  “自己突然想开了,想那么多也没用。每天郁郁寡欢的,只会加重病情。”张西京老人神色舒展地说出了当初的转变。

  坚守生命〉〉〉“每天都坚持运动,一次也不偷懒”

  心态转变后,张西京老人的起居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他不再躺在床上熬日子,而是和老伴分工合作做起了家务——老伴负责买菜,他就一日三餐做饭。

  “做个饭也不累,总之就是不能闲下来。”张西京老人笑着说,除了做饭,除了在家舒展筋骨,他还经常走出家门做户外运动。

  张西京老人住在黄河路和花园路交叉口附近,只要天气晴好,每天上午他都要到紫荆山公园转一圈。

  “我比一般人走得慢一倍还多,但慢慢逛着,坚持下来,身体就好多了。别人谁能看出来我有病?”他挑着眉毛说,“每天都坚持运动,一次也不偷懒,即使在透析的日子,我也会在拔了针头后,到紫荆山逛逛。”

  张西京老人或许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腿脚这么灵便的一天。要知道,刚得病的那三四年,他连车道和人行道之间20厘米高的台阶都迈不过去。

  不仅仅在于运动,在饮食方面,张西京老人也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食谱进食。一日三餐,不能多吃盐,不能多喝水,每天一两瘦肉、一个蛋青……“合理的饮食对他缓解病情有很大帮助。”照顾张西京的护士说。

  乐观前行〉〉〉

  “有信心再坚持一二十年”

  同一间透析治疗室,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不同的病患如同过客。在这10年里,张西京老人已有八位“病友”过世,而他依然走在生命旅途上。

  10年来,张西京老人每周要接受两次透析治疗,另外,还要到医院打两次皮下注射的针剂。医护人员已经把他当作了亲人看待,一位在省人民医院透析室工作了10年的护士说:“我们每周至少见他四次,他开朗、乐观,大家都很喜欢他。”

  医护人员把张西京老人当亲人,病房内的不少病人则把他当作“精神支柱”,遇到问题总会向他“取经”:饮食方面该注意什么,该怎么做病人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些问题,他总是热心地解答。

  张西京老人讲出了自己的健康之道:“一天两笑,每天心情开朗。”在他看来,不少病友不是被疾病打垮的,而是败给了自己。“他们不好好吃饭,每天病恹恹地懒得动,这样怎么能战胜病魔呢?”

  结合自己的经验,张西京老人还给病友们开出了一纸“药方”:饮食方面,要规律,一日三餐,少水少盐,严格按照医生开的健康食谱配餐;生活方面,要规律,早睡早起,坚持多做运动,不要偷懒;心态方面,要接受现实、积极乐观。

  昨日,记者见到张西京老人时,发现他虽然已经62岁,虽然疾病缠身,但头发是乌黑的,不见“烦恼丝”的踪影。

  临行前,记者问老人:“你许下的生日愿望是什么?”

  张西京老人神秘地一笑,小声说:“我希望能在这间病房里再待一二十年。”说完,他爽朗地哈哈大笑道:“我有信心。”

  (见习记者高云通讯员杨振岭)

  张西京老人(左)迎来62岁生日

  本报见习记者丁洁/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