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直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5:52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通过了德国权威评估机构ASIIN(德国工程学科专业认证机构)的评估认证后,其毕业生可获得德国正式学士学位。中国学生不用出国就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工程学科学士学位证书,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它表明上海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质量过硬。

  上海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学校已与10多个发达国家

的33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在中外合作项目就读的学生占在校本科生的14%;合作办学本科学历教育从语言类、经济类、管理类、工程技术类专业范围逐步拓展,涵盖了学校学科专业的大部分门类。近5年来,该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且薪酬水平比一般专业学生平均高出一倍。

  植根沃土特色鲜明

  上海理工大学坐拥黄浦江畔。自1906年沪江大学创办选址时,就留下了这样的设想:“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里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百年来多元文化渗透交融,学脉绵延不绝,成就了今日上海理工大学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上海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教育,正是植根于这样的“沃土”之中,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拓性实践者:上世纪80年代起,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印第安那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等著名大学成套引进教学计划、教材和外籍教师,举办了多个高水平的联合培养项目;上世纪90年代起,探索通过国际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新的办学模式。1995年与美国雪城大学合作创办上海—纽约雪城国际商学院,开始招收并合作培养“国际金融”与“国际会计”本科生。其后,上海理工大学与一批国外名校建立了这样的合作办学关系。

  上海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将主要目标放在促进工科教育体系改革上。因此,注重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择国外知名高等院校和优势学科专业作为合作对象;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与手段,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的改革、引进核心课程和推进实验室建设,促进本科专业的改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计算机学院与爱尔兰的合作中,任教的外籍教师都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开设的课程如《形式化定义》、《形式化设计方法》、《生产系统》等计算机理论核心课程,在我国高校的本科教学中尚属首创。

  利用资源受益面广

  上海理工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目前已经占到全校专业的1/6,有力地促进本科教学水平提高。由于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全校三分之二的本科学生从中获益。

  首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推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更新:变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为开放式的师生互动模式,更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双向作用;变书本理论教学为主为实践案例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更结合实际、更具有实践性;变单一学校组织教学为中外教学资源共享,双方以不同形式投入,优势互补。上海—纽约国际联合语言学院“金融和投资”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全部由美国大学在职教授执教,引进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原版教材,组织师生互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项目、课堂项目PPT演示等,被学生称为“不出国门的留学,接受了国外先进教育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

  其次,有效引进了国际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获得了外方赠送的一大批教材、图书资料、实验设备、计算机软件以及项目经费,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第三,在公共外语教学上创出了一条新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模式,公共外语教学不再以应付考试为主,而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重点。通过一年的公共外语学习后,学生能听懂外籍教师的上课内容。此外,参与合作办学的教师不仅吸收、消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外语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为学校在其它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欢迎,近几年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放眼世界创新模式

  上海理工大学创办中外合作教育二十年来,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日渐成熟的中外合作教育模式,以及一整套融合世界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并日渐具有本土化教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德国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生应用能力和技术转换能力的训练、培养,建立和完善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中各种基本技能训练课时占三分之一,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课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习中要求学生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企业、科研单位参加技术攻关和企业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毕业设计课题,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

  欧美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普通教育按就业取向和学习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实践性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外的实践性课程不少于25%;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美国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懂管理,还要有深厚的理工科背景,使管理学科成为“可以动手实验”的科学。除在管理类课程设置中规定一定学时的理工类课程,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外,在管理学科中注重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实践类课程占20%,学院设有6个实验室和31个实习基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