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是什么堵死了盲人按摩师的职称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6:00 光明网
邓海建

  10月15日《广州日报》消息:时下广东省从事医疗按摩的盲人457人,目前没有一名中级以上的职称。盲人医疗按摩的职称问题再次引起各界关注。“盲人评职称的条件比健全人都要苛刻。大专甚至中专毕业的人还有机会晋升为中级的主治医师,而只要不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申报主治按摩医师之路就被堵死。”广东省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的谢湘娟科长说。

  这真是中国职称评审中的又一个黑色幽默:“盲人评职称的条件比健全人都要苛刻”。专业技术职称是什么?它是一个劳动者在其职业领域中资深与否、贡献大小的一竿标尺。逻辑而言,“专业技术”才是职称评定中的根本取向,遗憾的是,我们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淡化“技术”含量、过分强化“身份意识”和“社会资力”的做法由来以久:一道外语槛儿、又一道计算机等级槛儿、再一道学历证书槛儿……难倒无数一线“技术江湖”上真正武功过硬的英雄好汉。70年代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评定职称时,就有人非议其只晓得业务,不关心政治,一个书呆子怎么能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好在当时有华罗庚——遗憾的是,民主作风毕竟远不如民主制度来得可靠。盲人按摩师遭遇的“职称壁垒”就成了谁也无法破解的“制度主义斯芬克斯”。

  更为要命的是,基于职称崇拜之上的现有的社会资源培植很大程度上又放大着职称制度本身的非正义非公平——也就是“高级职称”者未必真正“高级”,却安然享受着“高级”的待遇——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里,这已然成了既伤害效率又伤害公平的一页。如果说,职称评定本身悖逆技术取向的错位只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的问题同样让人警醒:那就是现有职称评定在“一劳永逸”的事实语境下缺乏必要的制度救济。当社会背景,学历资力,官衔级别等等组合成了“职称幻觉”,颇具中国特色职称评定制度似乎成了我们的“长命专利”。美国的职业专家说,职业的半衰老期越来越短,所有的高薪者若不继续学习,不需5年就会跌入低薪。尽管我们现在也渐次推行了评聘分离,但专业职称的“年审”、“抽测”等制度并未浮现,职称,在某种意义上已然具有了“免检”色彩,于是“评前评后两个样”就不难理解了。

  钟南山院士曾呼吁:“对于各种专业和学术问题,人事部门的人不懂却负责评定职称,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学术成果意义和成就的学会却没有发言权,这种情况是不科学的。”政府部门垄断下的职称评定无疑拥有巨大的利益空间,泡沫倾向和寻租色彩就成了评审主体错位下的尴尬注脚,每年连续剧般地上演着。在职称问题上,行业专家的话语竟然抵不上人事官员的权威,无怪乎有人发问:“假如由国人来评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我们能把它颁给没有职称、没有头衔、连小泉纯一郎都称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的田中耕一这个普通工程师吗?”

  是什么堵死了盲人按摩师的职称之路呢?如果“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不断取得”尚且不能作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那么,“人才不问出处,用人不拘一格”的人力资源配置的理想永远只能是纸上画饼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