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酝酿用IC卡规范车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7:44 扬子晚报

  昨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以近整版篇幅,报道了南京公车改革的成就,并将南京的经验冠名为公车改革的“南京样本”。人民日报的报道刊出后,不少读者特别是外地的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评说“南京样本”,有赞扬的,有质疑的,还有想“取经”的。就此问题,本报记者再次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力图还原一个更鲜活的公车改革“南京样本”。

  公务交通专用IC卡将面世

  南京的公车改革,绝大部分区县采取的是“货币化”的方式。关于这一种方式,面对的最强烈的质疑就是:现金发的车贴,会不会被“挪用”到别处去?车改单位的工作人员每人每月可以拿上多则数千元,少则几百元的车贴,他们拿到这笔钱真的用于公务交通了吗?

  “我们正在考虑,以新型的公务交通专用IC卡发放车改补贴,来替代现金方式。”南京市廉政办公室副主任陈新华说。陈新华是南京市车改的负责人之一。“这种IC卡涵盖了多项功能,不但可以用作乘坐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城市交通工具,还可以在加油站刷卡付账,在收费站缴纳过路过桥费,可以说几乎覆盖各种公务交通事宜。与此同时,这张小小的IC卡还具备终端监控功能,通过总的监控设备,就可以显示出持卡人的公务交通方向,以便有关部门对公务车贴的使用进行适时监控。”

  南京市纪委一位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表示,一旦这种新型的公务交通专用IC卡投入使用,打在卡里的车改补贴就只能用作交通,无法用于其他个人消费了,而且适时监控功能也会约束持卡人的行为,以防有人拿着IC卡用作私人事务。

  这种IC卡的技术论证已经通过,目前处于开发生产过程中。“这张小小的IC卡背后的意义,实际上是‘南京样本’的一个缩影,就是不断地去面对质疑,努力地解决群众质疑的问题。”南京车改办一位人士这样认为。

  车改成绩不能"抹"掉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说,任何一个‘样本’,对后来者来说,都具备经验和教训的双重意义。”北京大学社会学者何博闻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的确如此。“南京样本”的成就不容置疑。“我们街道原有8辆公车,拍卖了40万元,车改后车贴一年要支出42万元。算总账还是划算,养8辆车每年花费64万,可节余22万元。”这是一个郊区普通街道干部给记者算的账。而据政府部门统计,该市12个区县92个镇和涉农街道的630辆公车已全部拍卖,车改前这些镇和街道每年公车总费用高达6200万元,车改后发放补贴总费用约4200万元,财政支出降低32%;原来每年新购车辆增长率11%,以平均20万元/辆计算,车改后每年又减少购车支出1800万元。而车贴“测算公式”(公车交通费补贴=车辆消费基数×公务活动占用量×(1+地理因素系数+经济因素系数+购车因素系数)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与省外其他城市直接从机关入手不同,南京的车改是从涉农街道、乡镇起步,向城区循序渐进),都是南京车改成功的经验。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成就来抹掉“南京样本”的问题。比如,全国公车改革都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公车改革破除了机关弊病么”——同样出现在“南京样本”中。因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前期的乡镇及涉农街道车改中,92个单位在短短半年时间中就完成了车改,而一牵涉到区县级机关,半年下来了真正完成全面车改的只有雨花台一个区,很显然,城区改革之难不是在涉改公车数量多少,而在于权力机构多、利益部门多,需要突破的体制性障碍更多。

  “公务员出门坐公交车,这一般来讲算‘新闻’。车贴后的头一年,南京公务员新购买的小轿车就达到960辆,已远远超过了被拍卖掉的公车,即便是以小汽车作为依据的车改补贴公式也透露出了公务员与汽车之间的联系,而这些政府官员的特权意识不是取消了公车就可以消除的。还有财政负担、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这一切都不是简单的改革措施所能兼顾的。”一位全程跟踪了南京车改的记者这样说。

  南京车改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车贴发放的公平问题。“分管党群的副书记经常出门,直喊补贴不够。而人大副主任按职级一个月也补贴1360元,他平时活动很少,基本上一个月花在出行上的费用仅300多元。”一位街道干部在博客中写道。而建邺区某街道一位从事经济工作的正科级干部也告诉记者,因为需要长期外出招商,他在车改前就买了一辆小车,当时经常跑山东,一去就是半个月,平常只要一出门也是远路,过去相关费用都可以报销。但车改后,以自己每月只能领取400元公务交通费算,他感到继续做经济工作就入不敷出,而一些出门概率较小的岗位,发的交通费却用不掉,长期做下去,他表示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内心感受,都难免会失衡。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在各个单位,尽管南京市纪委对一部分工作量较大的部门采取了倾斜政策,但因为单位内岗位的忙闲不均及外出率差别,按职务算的车贴很难完全公平到位。

  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积极性。按规定,各区县级机关整体车改后,全区只能保留10辆车,公务员想出门,要么省些钱坐公交、地铁,要么就花些钱打车、买私家车,难免会出现“不愿出门”的情况。对于这一点,南京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大多数干部、公务员是不会因为要省点油钱就不干活的,但是从群众的反映看,一些地方“下农村”的乡镇干部真的变少了。在有的街道,还出现了因为怕出门,电话费、空调费激增的情况。

  二是“单兵突进”的问题。车改了,其他的公务招待费用规定没有同步跟进改革,难免会有“移花接木”之事:车贴照拿,招待费充汽油费去了。这一问题就连车改办的负责人也回避不了,他们可以说没接到一例与公车腐败相关的举报,却不敢说“车改后用招待费充油费、蹭下属单位和辖区单位便宜”的案例一个也没有。今后若是发了IC卡,即使只可用于交通,也难免持卡者拿着车贴作私用的情况发生。

  问题虽然还在,但“南京样本”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公车改革的趋势就是使个人用车变得透明,随着车改的力度加大,南京一些企业也开始效仿车改了,一些郊县的村长甚至主动把村里的“公车”给拍卖掉了。”南京车改办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链接

  南京公车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涉农街道公车改革

  2004年,南京市公车改革启动;“车改补贴”新名词出现;“公车拍卖”成为流行话题。

  [第二阶段]

  城区街道公车改革

  2005年11月,南京市城区街道公车改革拉开大幕。这一阶段主要由各区根据车改总方针自行制定车改方案。由于距离上大大缩短,一个正处级干部的车贴由乡镇车改中的超过2000元降至1200元左右。

  [第三阶段]

  区县级机关公车改革

  2006年4月,南京市出台《区县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区县级政府机关公车改革开始。据测算,车改后,各单位一年实际支出车辆总费用4200多万元,比之前一年的约6000万元降低了32%。

  "南京样本"任务艰巨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顺应社会的趋势,推动和谐社会的进步,是还利于民。南京的公车改革,在减少财政支出,遏制腐败和提高行政效率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南京样本”对全国车改的贡献不言而喻。一张试图遏制“车贴他用”的小小IC卡,既折射出了南京车改“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坚定信念,也折射出了车改“每一步都会遇到新难题”的艰难:事实上,已经有人对这张IC卡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应该采用“实名制”,去防止上下级公务员之间带有贿赂性质的“调剂”?

  我们在为南京的车改鼓掌之时,不要忘记“样本”的意义。公车改革是不能唯“模式”论的,南京的车改被称为“样本”,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南京的车改效果是明显的,堪称“榜样”,其中的经验值得根据各地实际来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南京的车改是“率先”的,也必然会“率先”遇到难题,遇到质疑。作为“样本”,必须去“率先”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南京的车改“游向深水区”之时(市车改办人士语),“南京样本”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艰巨。李军

  

南京酝酿用IC卡规范车贴

  10月11日,南京举行涉改公车拍卖会。资料照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