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展览亮点频现激励来者续写新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10:53 法制日报

  从10月16日开始,成千上万名观众涌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正在这里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截止10月20日下午3点,已有超过十万观众参观了这一展览。人们从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个个再现的场景中,重温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特别是展品中的几大“亮点”,更是在观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亮点一:过于都河时用过的木船

  

  回眸长征:1934年,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实行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被迫离开养育过他们的红土地,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始长征。许多群众自发地送来小船、门板、店铺板等架设浮桥所需的物品,为红军过于都河架设浮桥。

  展览展品:红军过于都河时用过的木船。这条长5.6米、宽1.15米全木结构的渡船,是2006年6月27日,于都县贡江镇古田村村民易玉周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附近的河床里发现的。易玉周的祖父早年是于都河上的船工,红军出发时曾用过他的船架设浮桥。上个世纪80年代,易玉周的祖父去世,这条船被废弃在淤沙里。这条船是此次展览中体积最大的文物,将被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观众感言:军队干部李安一边仔细地观看渡船,一边拍照。他表示要把这张照片保存起来。他说:红军用严明的纪律和人民子弟兵的形象,争取到了劳苦大众的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人民军队更要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好传统、好作风,时刻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亮点二:飞夺泸定桥大型景观

  

  回眸长征:长征途中,各路红军面对强大敌人,浴血奋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著名的战斗之一,就是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红4团22位勇士飞夺泸定桥,为红军打开了北上道路。

  展览展品:红军飞夺泸定桥大型景观。这是一个利用感应式多媒体地面投影技术制作的景观:激流翻滚的大渡河上空,铁索桥的木板已被悉数拆去,13根铁索摇摇晃晃,东桥头上敌人一个团把守的工事显得高不可攀……

  观众感言:公务员孙玄从“铁索桥”上走过后说,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用长征精神来激励和鞭策自己。

  亮点三:水草地大型景观

  

  回眸长征: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1935年8月,红军翻过雪山后,来到了海拔3500米以上的川西北水草地。草地气候变化无常,红军经过时又正值雨季,恶劣的天气状况和遍布的沼泽地给红军造成了很大困难。饥肠辘辘的红军官兵,不得不以野菜、草根、皮带充饥。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这里,他们有的是病饿而死,有的是吃野菜中毒身亡,还有的陷入泥潭失去生命。在这片草地中,长眠的红军营以上干部就有50名。红二方面军上千人在这里牺牲。

  展览展品:水草地大型景观。通过现代化的展览技术,把一丛丛野花和绿草底下的泥潭,搬进了展厅。观众走在模拟水草地上,会发现自己留下的深深的“脚印”。

  观众感言:军队离休老干部陈果含着泪走出“水草地”后,感慨地说:红军靠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翻雪山,过草地。今天虽然时代与任务发生了变化,但红军传统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伟大长征中,更需要发扬红军那种革命热情,那种拼命精神,征服前进中的“雪山”、“草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理想。

  亮点四:《三大主力会师》油画

  回眸长征: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吴起。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2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展览展品:油画《三大主力会师》。这幅作品色彩鲜明,场面热烈,艺术地再现了70年前长征胜利的历史时刻。

  观众感言: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万南溪是红军老战士《长征日记》的作者万锋的后代。他在油画前深情地说,过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长征壮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今天我们作为接班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应谱写新的红色传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