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离开厦大,到哪儿打高尔夫球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12:00 光明网
慕毅飞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语出惊人,提出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对有些专业来说,这要成为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会打高尔夫球(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

  朱校长要在厦大建一个“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这肯定没问题;朱校长要让高尔夫球成为厦大学生的必修课,这肯定也没问题;只要打高尔夫球能修到学分,

厦大学生肯定乐意,这大概也没问题。剩下的问题就是厦大毕业了,朱校长让学生到哪儿打高尔夫球去?

  朱校长如果只是爱好高尔夫球,校长有所好,学生必甚也,这也就是朱校长治校的一点花絮。问题是打高尔夫球只是朱校长育人理念的一个起点,后面还有一嘟噜一嘟噜的东西。在朱校长看来,高尔夫球课是精英教育的组成部分,虽然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精英教育的存在,注定了“国家财政不可能对高等教育全面扶持”,也就是说,对厦大这样将高尔夫球作为必修课的“一流大学”,政府要有“更多投入”。敢情这高尔夫球课,是朱校长讨钱的理由。

  政府投入完了,朱校长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精英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虽然朱校长对“精英的特征”有无可挑剔的表述,即所谓“要具备崇高的理想,并愿意脚踏实地为之奋斗终身,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领社会进步,同时具有优秀的个人修养,能团结并带动周边的群众共同前进。”可想来想去弄不明白,这些“特征”跟高尔夫球有什么相干?高尔夫球纵然高雅,可高雅并不等于“崇高”;要都能脚踩着高尔夫球场去“奋斗终身”,这样的“地”恐怕不大好找;至于把高尔夫球扯到“创新”上去,扯得恐怕连边也没了;要靠着打高尔夫球来“团结并带动周边的群众共同前进”,这“群”估计大不了,这“众”也肯定没几个;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个人修养”就能叫“优秀”,厦大毕业的“精英”不免让人心生杞忧。

  我生活在浙江一个经济算得上发达的城市,500多万人口,至今似乎还没有一个高尔夫球场。但据我所知,这个城市有不少厦大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算不算朱校长心目当中的“精英”呢?好在他们当年在厦大没修过高尔夫球课。那么,今后修过高尔夫球课的厦大学生,会不会再屈就到这个没有一个高尔夫球场的城市来呢?不来这样的城市,厦大毕业的学生又有几个城市能去呢?

  我乐意看到所有的大学都能建得起高尔夫球场,我也乐意看到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学会打高尔夫球,我更乐意看到大学生毕业后都能在有高尔夫球场的城市里工作。高尔夫球代表的毕竟是高雅、脱俗与闲适,它肯定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相对于今天中国的实际,相对于今天中国大学生所要承担的使命,高尔夫球恐怕不具备标志性意义。如果真的“崇实”一点,朱校长可以在厦门大学建一个高尔夫球的练习场,让学生们玩去,但别把它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起点,因为离开了厦大,没几个学生能找到打高尔夫球的地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