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短信民谣获罪不利舒缓社会情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14:4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李万刚

  一个地方的民谣,是当地社会的一面镜子。一些针对为政者的戏谑,之所以广为人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可能没有细节上的事实依据,却拥有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真”

  重庆彭水县教委办事科员秦中飞,用手机编发了一首据说针砭当地时弊的“打油词

”《沁园春·彭水》。半个月后,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把他送进看守所关押一个月。据称,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初步认定秦中飞诽谤了该县县委书记和县长。(10月20日《新京报》)

  通过顺口溜、打油诗词等“讽刺”、“戏谑”某些为政者或者部门的逾矩、不端现象,是《诗经》时代就有的民谣文化传统,只是以前口口相传,今日则发展到短信传播。民谣是真实的民间情绪自然、自由的非正式释放,乃是一种不同于正式文化的次文化。对于民谣,现代社会早就没有了封建时代那种动辄“提高”到政治层面判断的敏感,但是,今天以罗织“诽谤罪”等法律的武器来对待,也是一种类似的“敏感的拔高”,它不仅会对私人空间的自由和无意造成伤害,并侵犯了公民私人语言的自由权利。

  秦中飞的短信作品,正是典型的民谣创作,类似的作品在全国各地以及网络论坛中其实大量存在,乃属生活中自由的次文化。这种针砭时弊的笑话、民谣,由于其自由和随意的先天特点,显然并不能保证其精准性,包括《沁园春·彭水》,其中不少都带有情绪性、非理性的因素,甚至有些过激和失实。但是,不像正式的宣示性作品,民谣作品的次文化性是无力的,并不对所指事实或隐喻人物构成现实的直接伤害和威胁,以法律的视角来判断民谣,根本上是一种错位和约为。在现代社会,民谣文化是应该“免责”的。

  况且,所谓针砭时弊的民谣的非理性和情绪性,大多产生于一些地方施政者的作为不够透明。当民众对于自己所疑惑、义愤或不满的社会现象、为政行止,无从了解真实情况,没有途径反映和制止,也就只能无奈与无力地在一定的私人空间发发自由的牢骚。所以,一些针对某些人或部门的不严肃戏谑、笑话,之所以广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可能没有细节上的事实依据,却拥有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真”,也就像鲁迅所说的典型人物一样,抽取了多个人的特点而合成。

  一个地方的民谣,是当地社会的一面镜子。民谣议政的内容,例如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官员的品行,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某个官员的不当的私生活。这是任何时代人们都要关心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民间言论和情绪,政治或法律罪责的“拔高”,只能让人一时沉默。对于这种民众的议论,春秋时期郑国政治家子产的态度至今让人回味:当时郑国老百姓经常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恐怕也不免嘲笑一下为政者吧,于是有人建议子产铲除乡校,把这种议论和批评压制下来。子产的回答是: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而且,对于具体的民谣和笑话,其偏颇、非理性之处,需要社会管理、官员施政的开放和透明,以及正式文化的理性来逐步纠正;进而通过完善有效的言论保障制度,引导民谣到舆论监督机制中,成为促进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制约、监督、预警力量。相反,粗暴地否定,或者像重庆彭水县以法律的武器来对待、压制,虽然人们不再“谈论政治”,但公众的心里对政治会更加潮起潮涌吧。一个地方的民谣是无法靠任何强制手段消除的,因为强制“创造”的沉默会产生更多非理性的社会情绪。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