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0:27 每日新报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图)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图)
“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图)
1936年10月,甘肃省会宁地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走过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来,前进,前进,在经过长征的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之后,终于在会宁会合在了一起,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了。

  时光荏苒,70个春秋过后,隐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会宁县,也迎来了一个欢庆的节日。红旗招展中,人们又忆起了那个艰苦奋战的年代,那些可爱勇敢的红军战士,还有,70年前那欢庆沸腾的时刻。

  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过7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宁县长征胜利纪念馆工作人员马淑娴向记者介绍说,红军选择在会宁会师其中还有故事。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建议说,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吟道:“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恩来这个地名很有含义,仿佛远古先人就是为我们今天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此会师起的呐!”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以后,会师大部队先后在会宁战斗休整一月之久。在自身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当时仅有6万人口的会宁人民给养了7万红军将士。广大群众节衣缩食,为红军将士募集粮食500万斤和大量衣物,有近400名青年参加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工作人员李霞向记者介绍那段历史时说,红军刚到会宁的时候,老百姓们吓得四处躲藏,但很快发现红军的确是一支秋毫无犯的穷人队伍。战士们虽然缺衣少食,但还把打土豪所得的大部分东西都分给了老百姓。为了不打扰这里的居民,他们大都躺在街道边或屋檐下休息,用了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一律都留下银元。

  最让当地老百姓震动的是这样一件事。红军到达县城不久的一天,几个红军战士正在街上刷贴标语,突然空中传来一阵嗡嗡声。街上顿时乱作一团。人们喊着:“快躲开,快躲开,飞机要下蛋了!”四散躲藏起来。这时候,红军战士发现在街中心还站着一个3岁的小男孩,正惊奇地望着慌乱的人群不知所措。而呼啸的炸弹正凌空而下。就在炸弹就要落地的关头,一个只有16岁的小红军战士扑到了小男孩的身上。

  一阵硝烟过后,人们聚到小男孩的身边,他被炸掉了两根手指,而扑在他身上的小红军战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闻讯赶来的朱德抱着小战士,忍不住流下了泪水。他告诉周围人,小战士是一位孤儿,父亲在反围剿中牺牲,他的哥哥也在湘江战役中牺牲了。

  这个当年只有3岁的孩子叫魏煜。 他们一家都无法忘记红军的恩情。为了感谢小战士的救命之恩,魏煜的父亲魏鸿儒将小战士葬在了魏家祖坟旁。每年清明节,魏家人都要到小战士的坟前,以祭奠先人的礼节缅怀小战士。魏煜长大后,魏鸿儒送他去参军,因为是独子 又有残疾,部队没有收留他。魏煜有三个儿子,爷爷分别给他们取名叫“继征、续征和长征”,希望儿孙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会宁县曾庆余政委的父亲曾宪祯当时也是一名红军战士,因为受伤留在了会宁。曾宪祯14岁那年跟着红军开始长征,在一次战斗中,腿部受伤,行走十分艰难。经过会宁县陇西川一带时,他昏倒在路边。由于是夜间行军,急行军的战友没有发现他掉队。醒来后,他向着村子的方向爬行,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善良的梁锦云夫妇从帽子上的红五星上看出这是一个掉了队的小红军,赶紧从门里跑出来,扶起了曾宪祯。那时的会宁,老百姓生活很苦,梁家收留下一个半大孩子,不仅家里多了一张吃饭的口,而且还满身是伤,需要治疗。但梁锦云夫妇一点也不后悔,他们对村里人说,只要自己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这孩子饿着。他们请来当地名医给他看伤、敷药,每天用艾叶、薄荷煎水清洗伤口。半年时间过去了,曾宪祯终于活了下来。

  本版撰文/摄影 新报记者 张奕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