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彩墨浓情写星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3:43 今日早报

  《吴永良书画展》今天开幕 展期:2006年10月22日-28日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彩墨浓情写星洲

  ——读吴永良老师南洋题材新作有感

  ■朱琦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

  还是在2004年底,当我得知旅居新加坡的吴永良老师,为创作巨画《感恩盛典》伏地三日,累得大病一场时,不禁对年近古稀、个性率直、孜孜不倦的他,敬佩中增添了一份担忧。去年秋,我在再度赴新加坡工作前,特意到杭州拜访了吴永良老师。那时,虽已康复但仍显虚弱的他,兴奋地将那幅呕心沥血、完成逾半的巨作一段段地展示给我看。那是他在印度尼西亚目击一场印度民间活动恢宏场景的艺术反映。画面气势雄伟、格调清新,是中国画坛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扛鼎之作,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驾驭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吴永良是浙派人物画第二代画家中的翘楚。这个画派在解决传统与创新问题中崛起,其特征一是在保留传统笔墨的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元素,二是善于观察和表现当代生活。而这些特点,在吴永良的艺术中均得以很好体现。他早期创作的大量以牧羊女童为题材的作品,墨彩交融,生意盎然,对比李可染的牧童水牛,老辣虽有不及,秀逸实已过之,风格不同而都能直达无邪的童真世界。此外,他还擅画鲁迅,往往寥寥数笔,就能极其生动地刻画出文学巨匠的个性风貌,并融入了自己对于世态的深刻感悟。

  吴永良对近10年的狮城生活颇为留恋,这并非因他得到过何种特殊的照顾,而是宁静的带着乡愁的书斋生活,使秉性耿直的他,能够抛却人际烦忧,从阅读古典文学和前人美学札记中寻找共鸣,从创作古诗意画和文人肖像中寄托情思。此期所作的那些文心照月,风骨凛凛的人物形象,真切地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脊梁的崇敬。也就在狮城生活期间,吴永良对这个花园城市中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萌发了他作南洋题材绘画的愿望。他很快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试图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艺术上的衰年变法。

  新加坡是唐人街、小印度、马来村并存的种族和谐社会,不同的民俗文化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加深了解,积累素材,吴永良流连于骑楼老街、庙宇巴刹,甚至还到邻国的马六甲、巴厘岛等地去体验不同种族的生活习俗。他所作的《马来甘榜》、《榴莲飘香》、《南洋老伯》、《赤道风情》等等,无不反映出该地区俯拾皆是的日常生活情景。这些作品笔力雄健,色彩浓厚,造型生动传神,风格上明显有别于以往的牧童与诗意画,但都立足于浙派人物画,是在第一代画家周昌谷、李震坚和方增先等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上述的《感恩盛典》,即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该画描写了当地印度教徒进行庆祝大宝森节的情景,有接近真人大小的男女老幼近40人,他们或身插柠檬、肉刺针座,或头顶奶壶、手捧供物,一路随歌起舞,赤足走向印度朝宇,以特殊的还愿方式表示对神的感恩。茂盛的花木和艳丽的服饰,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浓郁的热带民俗情调。

  今日画坛,凭借娴熟的水墨技巧不断重复空虚的图式,在旺市中赚取天之骄子般的艺术虚荣者并不少见,艺术上的做作、抄作比比皆是。反观吴永良老师,能将自己的才情倾注在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中,用一流的笔墨塑造真实感人的当代形象,这种独立特行的艺术操守,敢于挑战自我的胆魄和艺术当随时代的责任心,堪为当今艺术界所珍重。

  吴永良老师的衰年变法本乎心、基于艺、发为情、行诸理,成就必然可期。我们期盼已久的新作展,终于能与热爱艺术的人们见面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