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小城镇发展史:从“零和游戏”到创造“新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6:00 光明网
王育琨

  在工业革命发生200年后,英国才初步完成了城市化。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伦敦、巴黎、柏林等西方大城市才基本形成了市政建设。又经过150多年的漫长历程,这些城市才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大城市的形成用了20多年的时间,几乎跨越了西方城市200年、300年的历程。而成为这些大城市扩展基础的,则是以村镇为基础的小城镇的发展。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第二届全国1000强镇排名。2005年,“1000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35元,比2003年首次测评出的“1000强镇”平均水平高1303元,增长20%。1000强镇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中国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城市是作为皇权制度网络上凝集和传导统治权力的网结而发展的。因而,城市经济体制必须从属于权力,就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预设。从中国历史上看,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其前提总是皇权的巩固发展、权力欲望和权力寄生阶层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消费”的迅速膨胀;同时必然伴生的另一端,就是对广大农民盘剥的激增、农民经济能力日渐低下直至大量破产。一旦城市经济这种“繁荣”到达制度承载极限,整个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就会同步崩塌,昔日异常发达的城市经济也就被流民暴动扫荡一空,这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始终不能跳出的“一治一乱循环”。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国内外市场限制,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央确立了重化工业优先的战略和工业自我服务的封闭结构。服务业甚至基础设施被视为非生产部门,长期受到限制。为了贯彻这种政策,在城市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口粮配给及就业由国家承包等制度;在农村则推行人民公社体制,从口粮供给、工分分配和户籍管理等制度上,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大跨越,发生在市场力量日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如果说,中国古代城市是一种“零和游戏”,剥夺了农民建立起皇权城市。而以村镇为单位的农村工业化,以及小城镇发展,则只有从无到有创造新价值,才有生存空间。它的市场在区域外面,是跟外部系统的交流,使得这个区域发展了起来。

  从千强镇特别是前20名的入榜城镇看,这些城镇通常的做法是,以外在的产品市场为依托,通过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的要素资源,吸引外来资本进入,完成生产要素的转化使用。由于这种工业生产对成本敏感,但对生产环境、工业配套能力要求不高,很快形成低成本劳动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此推动了城市空间发育的特殊形态,即以农村集体组织为单位,属地化的土地利用,以土地权属单元为基础,主要以交通干线、市政基础设施等为依托的线状梯度弥漫扩散型发展布局形态。

  这种发展的实质是,以土地经营为核心,以廉价土地和配套基础设施,吸引外资进入,可惜大多是低端制造业。

  名列1000强镇榜首的昆山市玉山镇,就是主要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形成了以外向为特色,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可是,当核心技术、品牌资产、最终销售渠道都与我们无关时,这种“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中心”,只会获得一时的发展,却无法转换成长久的竞争力。

  与历史比,我们进步巨大。

  可是从未来长久竞争力看,中国的强镇还需直面现实,向着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转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