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楼梦》:什么人都来搞一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7:06 江南时报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演员海选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群众对名著《红楼梦》的关注从刘心武的“红学”研究转移到影视剧的改编上来,新一波的“红潮”即将到来。最新一期《中国新闻周刊》推出封面故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红楼’”,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什么人都可以来搞一搞。

  把《红楼梦》改编为影视剧,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如今又有人抢着做了,我们期

待,但是也很担心。

  目前内地已有的改编作品中,越剧版《红楼梦》相对符合原著的浪漫而伤感的气质,它集中在宝黛爱情故事上演绎,越剧演员也比较容易把握温柔哀婉的人物个性,王文娟是最成功的林黛玉饰演者。

  “86版”电视剧《红楼梦》,有太多的时代痕迹,反封建的政治主题冲淡了爱情主题,或者说爱情故事成了反封建主题的载体。因此过于强调人物间的斗争,一出焦大骂贾府的戏就占了很长篇幅,因为要揭露贾府的剥削阶级本性嘛。而王熙凤俨然成了该剧女一号,因为她是矛盾斗争的焦点。在一群少男少女之中,一个成熟女性本来就抢眼,在编剧导演环节,应该特别注意约束王熙凤的戏份才对。

  可能是化妆、照明、摄像等技术原因,该剧所有人物的眼睛都是混浊的,仿佛是全体得了红眼病。演员的化妆都像戏曲演员的脸谱,摄影的机位调度也很呆板,总是左摇右摇,还把人物拍得上身长下身短,全无风采,土里土气。

  最主要的缺陷就是当时的导演与演员不解风情。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像是受过多年政治教育似的板板正正,看不到曹雪芹笔下人物的眉目传情,体态风流,哪来的浪漫与凄美?眼睛是黛玉的重要表演部位,“86版”黛玉只会皱眉,见不到轻嗔薄怒,其眼睛白大黑小,是民间所谓“三白眼”,加深了人物的尖刻感。反而是王熙凤、尤三姐演得较为生动——政策允许她们有点“浪”。

  黛玉是改编影视剧的难点。应该为她洗清尖酸刻薄的名声,不然谁肯爱黛玉呢。黛玉不可爱,还是《红楼梦》吗?黛玉的眼睛应该是纯正而多情的,体态娇美清秀,声音应该“嗲”和“糯”,与江南女子更接近,那种娇美,是天生的,也是温柔的哥哥宠出来的,这样的女子语言有点讥讽,也是可以接受的。让北方女子来演黛玉,有点为难了。眉目传情,若无纯情,若无定心,即成淫亵。

  重拍《红楼梦》,主创人员是否能解得《红楼梦》的风流精神呢?今天的人们见惯了风骚,见惯了床上戏,会不会把风流拍成了风骚呢?是否能克制色情冲动呢?是否会为了增加商业元素,而加重王熙凤、尤三姐、贾政、薛蟠之流的戏份,去抢了林妹妹、宝姐姐的戏呢?表现风骚很是便捷,中国演员已经学得技艺纯熟,表现风流则需要苦练内功。

  经得住推敲的美人,是不是“风流体态”,走动起来就知道。林黛玉的魅力,也看她的“行动好似风摆柳”。美人的风摆柳是什么柳?是娇怯,是柔软,是柔美的乐曲,是腰身轻颤,身体均衡律动,不是歪着脑袋,一串碎步,无精打采。风摆柳的风,就是观众的温存目光。有好风才能有美人的风摆柳。有宝哥哥的温存目光,林妹妹的风摆柳才越发动人。

  真正的美人,行动姿态是带有一点表演性的,她是懂得被看的喜悦与感动的,又总是不漏痕迹。叫人看出破绽,就不是耐看的美人。看与被看,是人生的日常仪式。美到刻骨的美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不肯放弃“好看”使命的。为了爱她的人们,她不肯死得难看。

  黛玉之死,也是难点。我们心中的黛玉美到最后一刻。生活中的死亡,是难堪的,首先是令人震惊和尴尬,然后才是悲伤。死亡是丑陋的,《红楼梦》中的美人之死却是哀艳。黛玉之死,在亦真亦幻之间。从黛玉将死,到一缕香魂飞升仙界,在文字上十分简便,大片空间留给读者想象去填补。对于影视剧导演与演员,这却是噩梦。既要死得真,又要死得美,不能扰乱观众的审美惯性。生命一点一点逝去,是有韵律的,对演员的内心体验和形体控制,要求很高,要全神贯注地去死。黛玉的死是绝望也是觉悟,解得风流,会呈现出死亡的节奏和仪式感,一种悲痛的浪漫。

  中国的影视剧处理人物死亡,少有成功,很多时候,人物一死,观众就笑。《红楼梦》里有多个重要人物的死亡,对主题表达故事进展关系重大。现实主义的创作会大规模展现葬礼,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罗列,花费大量钱财,却与我们被感动的期待无关。而浪漫主义的创作,会更强调人物感情的推进层次与强度,和观众一起感动。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经典,在于它任何时候都能拨动我们的心弦,是内在的风流之书,是我们浪漫伤感的原乡。而那些为了经济利益急着要改编的人们,他们解得风流吗?康 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