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台湾的检测报告前后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9:29 东方网

  蒋萌作品集在“秋风起、蟹黄肥”的时节,阳澄湖大闸蟹却在台湾遭遇了“致癌门”。一时间,媒体多方报道议论,蟹产地与蟹协会质疑并坚决否认,大陆质检总局称出口大闸蟹一贯没问题,可台湾“卫生署”却已停止大陆大闸蟹入台……

  在癌症“杀手”依旧很难战胜的今天,大闸蟹被指含“致癌物”显然会令很多人咋舌心惊。再加上七嘴八舌,各种说词“满天飞”,就更叫人“眼花缭乱”。面对肥美诱人的

大闸蟹,是“宁可信其有”,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不吃螃蟹还真成了两难问题。而在“致癌”事件尚无“盖棺定论”前,此事的一些细节,折射出的问题,倒真值得琢磨琢磨。

  首先,台湾“卫生署”的检测报告前后矛盾、出尔反尔就比较蹊跷。据说,活体水产品的检验期一般约为3天,“问题大闸蟹”上月16日本已通过台湾质检,可是结论却在一个月后的今天又被推翻。而按照3-7天的销售期计算,那些螃蟹早就成了台湾同胞的盘中餐,这“致癌论”既相当“马后炮”,没了复检机会,更似乎成了“无头案”。

  其次,大陆的螃蟹供台已不是三两天,可“致癌事件”却偏偏是由民进党“立委”在两岸农业合作会议召开的当口“曝光”,这真的“纯属巧合”?涉及食品安全理应慎之又慎,任何疑义都应调查明确,但也得警惕别有用心者扰乱视听,“混水摸鱼”!

  对于“致癌事件”,阳澄湖大闸蟹协会会长还有一个说法——不排除存在假冒的“李鬼蟹”。果真如此,国内的出口与检验是怎么把的关?再者,你说“阳澄湖大闸蟹是大湖养殖,不可能在饲养中添加药物”,这话如果辩证理解,别的地方的养殖蟹是不是就可能存在“做手脚”?而外销蟹与内销蟹,难道在饲养与检疫上还存在“双重标准”?这是否揭露了行业“潜规则”?如果真是“厚此薄彼”,又会令内地消费者作何感想?

  而作为另一大闸蟹“主要消费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则表示:目前进入香港的大闸蟹,并不包括硝基呋喃代谢物这项检测。那么,此项“致癌物”检测究竟是存在标准之争,还是必要性仍然不确定呢?

  近年来,陈馅月饼、有毒奶粉、苏丹红等恶劣食品丑闻的曝光确实大快人心,可“致癌牙膏”、“甲醛啤酒”等不负责任的炒作也曾令公众虚惊汗颜。事实上,人们要获悉的是事实真相,听到真正权威的声音,而不是无根据的猜疑,更不是“草木皆兵”。对媒体而言,审慎客观应是操守底线;内地相关部门则当尽快检查各地市场,公布检测结果,以正视听;两岸检验检疫部门,更应完善协调检疫标准,妥善处理后续问题。在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积极建设性的沟通是必须的。也只有互信、携手发展,两岸同胞才将共谋福祉,获得最大的“双赢”。而倘若有人成心找茬、借题发挥,那么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遭到无数人的唾弃。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