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顾盛杉:从斯诺看到的"东方魔力"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9:55 东方网

  美国作家斯诺在1936年访问延安时,看到毛泽东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的是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被共产党领袖们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感动了,并断言这种生活作风会产生一种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东方魔力”。正是这种“东方魔力”令当时许多党外人士和群众了解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人格魅力,加深了对我们党的根本性质与宗旨的认识,进而与党同心同德,推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在纪念长征胜利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要不要这种“东方魔力”?或者说,为官要清贫?还是要清廉?清廉与清贫能否划等号?

  说到清廉,人们往往将它与清贫挂上钩,似乎清贫就是清官的必然生活状态。当然,不排除一些清官有可能“身无长物”的清贫,但“两袖清风”未见得就一定要穷困潦倒。“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说的甘于清正、廉洁是一种境界。从中也可以看出,清廉是一个人为官的态度;清贫则是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秉持清廉者,只要做事清白,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占的不占就可以了,大可不必放弃自己应得的利益。

  为什么有人会简单地将清廉与清贫挂上钩,而且大力推崇“当官就要贫穷”的理念呢?这里面有传统的“尚贫”思想影响的因素,也有将清官的评定标准设置得过于思想化的因素。是啊,要是官员们觉悟高到连俸禄都不愿意要了,还会贪污受贿吗?

  不可否认,古往今来,凡受人称道的仁人志士,没有不坚守清贫的。清贫升华了他们的精神境界,让他们留下了万古之名。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被孔夫子的一句“贤哉回也”树为榜样;诸葛亮一生布衣素食,死无余帛,这正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境界的写照;于成龙“日惟以粗粝疏食自给”,人送外号“于青菜”,康熙赞他“天下廉吏第一”名副其实。

  如今,在我们党向新世纪的目标迈进的时候,守住清贫,无疑仍是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

  但是,在我们评价官员时,所持标准应符合实际、科学合理,不可以过于理想化,不可以将调子拔得太高。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会使人觉得“好官”望尘莫及,达不到激励效果;也会诱使一些人为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巧加伪饰。对后一点,东汉时的和洽就作过很好的评述。和洽对曹操说:“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达之议,史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袋舷坏者,谓之廉洁……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栓殊涂,勉而为之,必有在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这几年查出的不少贪官在东窗事发前都曾上演过为自己赚了不少口碑的“清贫秀”,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点吗?

  当然,我们所应提倡的“清贫”并非提倡摈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也非“清廉”的代名词,而是一种企望建立的精神榜样,一种净化灵魂的力量。


作者:顾盛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