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刀锋更锐利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10:13 法制日报 |
这是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英雄中队。一枪毙敌享誉京城的武警部队第四届“十大忠诚卫士”陈攀峰来自这个中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派武警远赴伊拉克执行大使馆安全警卫任务的14名官兵也来自这个中队。作为武警部队第一个特种作战应急分队,近年来他们始终瞄准世界处突训练的前沿,大力弘扬“钢刀”精神,以提高处突能力为己任,不断磨砺自己,把部队锤炼成了一把在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利剑。他们就是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十四中队。 精挑细选的特战队员
这个1997年组建的特战分队,是中国武警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的反恐作战小分队。特战队员各有专长。分,则能独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合,则如同手足一样默契。 要加入小分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首先,志愿加入特种作战小分队的士兵,必须在其他战斗中队里经过1年左右的锻炼,必须能够驾驶摩托车和汽车。有了上面的基础条件,才有可能进入第一阶段的训练。 第一阶段的训练包括射击、潜伏、攀登等特种作战的基础科目,但要求极高。以射击为例,要求特战队员在对目标进行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在一二秒甚至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目标的瞄准,并射出第一发子弹。过了第一轮淘汰的战士,才有机会进入第二阶段训练。 在这个阶段里,特战队员们往往被要求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在兼顾其他科目的同时,培养出自己的一手绝活。有的特战队员成为射击高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精确射击;有的成为攀登高手,不需任何保护措施就能“飞檐走壁”;还有的成为驾车高手,任何车辆都能被其轻易地操作于股掌之间。 经过第二阶段的训练,特战队员具备了较强独立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但仍不能算做合格。在第三阶段的训练中,特战队员被要求能够多人协同,相互之间默契配合。在这个阶段里,特战队员要经常在一起进行反恐实战演练。 为了让特战队员之间能够配合默契,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他们还必须进行竞技比赛、野外生存等多样的训练。同时,每天每个特战队员都要完成规定数量的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体能训练。 即使是节假日,他们也必须保持战备状态,不能随便外出,更不能饮酒。他们对自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便只剩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 在千锤百炼中“优化”
以前十四中队是一支“表演”中队,现在这个中队更是一只“拳头”和“尖刀”中队。 野外捕歼训练是他们的必训科目。为锻炼队员们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捕歼能力,他们经常组织队员到京郊的一些山林中进行野外训练。 夏日的一个夜晚,刚刚入睡的特警队员们被一阵急促的哨音惊醒:“有紧急情况!”只见特警队员们飞身从床上跃起,穿戴整齐,迅速领取武器装备,在中队门前整装待发。“现有一通缉疑犯正向京效某山区逃窜,上级命令我们立即进行围控捕歼,一定要把疑犯缉拿归案,大家有没有信心?”“有!”中队长作完简短动员后,队员们急速登上作战车,向北部山区快速驶去。到达目的地后,由于山区树林茂密,地面潮湿,再加上蚊虫叮咬,几名新战士刚潜伏一会儿,就有点坚持不住了。当看到老队员们仍一动不动地匍匐在地时,他们又安静下来。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歹徒”终于出现了。大伙都屏住呼吸,用携带的微光夜视仪准确判断出歹徒所在的位置。此时,指挥员下达了捕歼命令,队员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获了歹徒。事后当队员们知道这仅是一次演练后,脸上都写满了疑惑,有的甚至觉得是小题大做。中队长杨金重却严肃地告诫队员,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真理,马虎不得。 过硬的素质造就过硬的特战队员。几年来他们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1000多次急难险重任务。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展示了武警特战分队的风采。因成绩突出,中队先后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一次,荣立集体二等功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4次,1人被武警部队评为“十大忠诚卫士”,17人荣立一等功,24人荣立二等功,229人次荣立三等功。中队党支部还曾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