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到“网游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1:43 今日早报

  义乌商人:

  从“鸡毛换糖”到“网游天下”

  □本报记者 余广珠

  我们很多人都跟义乌商人颇有渊源。

  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村子里听到一阵阵“笃、笃、笃”拨浪鼓的敲打声。这时候,大家都条件反射似地立刻四散行动,翻出家里的废铜烂铁或者鸡毛鸭毛,因为用这些东西可以从摇拨浪鼓的人那里换到糖吃。

  就在那个时候,我们一边嚼着糖,一边从大人们的聊天中,隐隐约约知道一个叫义乌的地方,这些挑着货担,手里摇着拨浪鼓的就是义乌人。

  多年以后,儿时的记忆已经离我们远去,不过,这些曾经挑着货担,摇着拨浪鼓的人,却开始左右着国际百货商品的价格。昨天,被誉为小商品业的“道琼斯指数”——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在义乌正式发布。

  义乌商人,何以能够在这片既不靠海也不沿边,资源贫乏,人均耕地稀少的土地上创造一个个经济奇迹。我们试图从这次的民企科学发展浙江行中能够找到些许答案。

  小小“拨浪鼓”成就大市场

  无论是去年的品牌浙江行,还是今年的民企科学发展浙江行,义乌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站。而到了义乌,这里的小商品市场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毕竟义乌小商品市场不仅仅是义乌的骄傲,同时也是我省民营经济的一张名片。

  “每年有40多万种商品,每天有1000个满载小商品的集装箱,从这里运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你一天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中逛8个小时,在每个摊位前停留1分钟,那么这里总共58000个摊位全都逛下来,就得需要4个多月。”

  虽然有些老套,但义乌当地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陪我们逛国际商贸城的时候,依然能够读到他们的自豪。

  不过当记者问道,东阳也在建一个大型的商贸城,这对于义乌会有怎样的影响时,这位工作人员显得有些无奈。他表示,这是一个政府的规划问题,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肯定不会很大。毕竟市场、市场,都是先有市,才有场的。

  当采访团在市场周围逛的时候,记者无意中发现,在针织市场的西门专门立了一尊“鸡毛换糖”的雕塑:左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这就是我们儿时对于义乌商人的形象记忆。

  陪同的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衣衫褴褛的汉子,手里“笃、笃、笃”地摇着拨浪鼓,穿街走巷,等着人们用宰鸡杀鸭后攒起来的一堆鸡毛鸭毛换他担子里的糖饼。这种“拨浪鼓”文化,或许就是义乌能够崛起的历史原因。

  也许是一种感恩,如今的义乌商人对“拨浪鼓”情有独钟。他们除了在造小商品市场的时候在大门口竖起“鸡毛换糖”的雕塑,还请专家来探讨“拨浪鼓”文化,并在乡土教材里给下一代上“拨浪鼓”文化的课。

  在记者接触到的一些义乌商人中,在他们的意识中,“拨浪鼓”已经成了义乌商人从鸡毛换糖开始涉足传统商业的标志。

  据史书记载,义乌的鸡毛换糖始于清乾隆年间,此后形成规模,世代相传,到抗战胜利时,义乌“敲糖帮”的势力已很大。解放后,即使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仍有四五千人外出从事这一行当。改革开放后,这里就渐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如今的“拨浪鼓”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社会上也有很多版本。不过记者认为,“拨浪鼓”文化最主要的还是,敢闯敢冒、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这同样是众多义乌商人的个性特征。

  经商意识渗透到每一角落

  说义乌是一个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跟小商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次采访团一行到义乌的时候,就了解到在义乌最近出现一批穿行于农村手工业大军和市场老板之间的使者。当地人称这群人为经纪人。

  这些经纪人的作用,是将市场老板们的来料分派到分散的农户手中做成成品,然后再集中回收交给老板。正是这群人的存在,让整个义乌几乎是“全民皆商”。采访团也在走访小商品市场之后,来到了义乌郊区的东河乡七一村。

  这里的书记何德兴告诉记者,市场里的商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属劳动密集型手工业产品,从而催生了来料加工市场,在广大农村形成了一支依附市场的就业大军。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全村420户人家当中有60%以上的农户经商。

  据当地工商部门统计,目前,与义乌市场有往来的农村经纪人在1万名左右,预计经纪业务年成交额将超过100亿元,直接收益的农民人数达50万,人均增加年收入2000余元。

  旧时商人的事迹不入宗谱,但在七一村刚完成的村志、宗谱当中,记者却看到了两个商人的事迹:办厂的何小平和办托运的何关林。何小平原先在政府部门当公务员。2004年辞去工作后,他就在家中办起了工厂,从事的正是来料加工。1996年底,何关林托运的一卡车货物不幸在山东翻车焚毁,造成90多万元经济损失。但何关林并不赖账,立即到银行借款,将损失的款项如数赔偿给货主。何关林的事业从此越做越大。

  义乌能够“全民皆商”,市场的推动力自然不用说,但如果从文化层面去考察,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人。这就是南宋时期的永康人陈亮。

  作为当时永康学派代表人物的陈亮虽然是永康人,但他的妻子却是义乌东河人,这正是采访团所到的村子。因此,义乌商业文化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陈亮的影响。据史料记载,陈亮当时在义乌收了不少门徒,并大力把鼓励农民经商的思想带到义乌。并在这里成就了一段姻缘。

  永康学派提出的“农商并重”、“义利并举”、“藏富于民”等思想至今为很多义乌人所提及,而陈亮等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一种质朴而又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义乌商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开办,正是得益于有个叫冯爱倩的农妇大“闹”县委书记办公室。当时,因为在摆摊时被没收了菜篮子,她不顾一切地冲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拍着桌子喊道:“我找不到工作,又不让摆摊,我们全家吃什么?”

  “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义乌是全国小商品的集散中心,有人卖东西,肯定就需要有人来运东西。”日前,正在北京跑货的何关林用满口质朴的语气说。

  再造一个网上小商品市场

  这次记者在义乌采访还了解到,1988年,在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做食品加工、销售的张绵富,如今已经从原来的传统产业转型到了互联网产业。

  2004年2月,张绵富在杭州成立浙江华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从事电子商务。短短两年时间,张绵富的商品资源网,在今年公布的“2005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评选结果中,不仅闯入“TOP100”综合类网站三强,还拿走中国综合类B2B电子商务网站“最佳服务奖”和“最具投资价值奖”两项大奖。

  在B2B领域前面已经有了阿里巴巴和慧聪,商品资源网到底还有多少机会呢?张绵富表示,在目前中国有三千多万个中小企业,阿里巴巴的会员是12万左右,因此,这中间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跟马云的侃侃而谈相比,张绵富显然“腼腆”许多。

  而跟前面两强竞争,张绵富有自己的王牌,这就是家乡的小商品市场。“我们现在已经为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专门建立了一个频道,这就是为了让所有的摊位都能够在我这里再建一个无形的市场。”张绵富表示,为了这个项目,他在老家义乌还专门成立了全国惟一一家分公司,自己也是三天两头地往义乌赶。

  有了义乌的小商品市场的尝试,张绵富还创新了在B2B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中融入了专业市场。“其实在很多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中,各种专业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今后除了义乌的市场,全国其他专业市场的信息也将纳入到我们的平台。”

  由于小商品市场存在的缘故,义乌商人总给人的感觉都是做小买卖的。其实,很多义乌商人通过20多年市场的磨砺,已经开始摆脱市场的桎梏,在各自的领域做大做强。比如新光饰品的周晓光、浪莎袜业的翁氏三兄弟等等。

  不过,能够从小商品堆中蹿到互联网产业,还是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义乌商人的胆大。张绵富就说,他从看准电子商务到成立公司进入这一行,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看准了还不快下手,说不定等你还在犹豫的时候,别人已经先做了。”

  这次采访团在义乌的时候,记者抽空在街上兜了一圈。结果在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迎面遇见穿着各色鲜艳民族服装的老外,街头不时可见写着英、阿拉伯、韩、日等文字的广告牌。

  后来想想,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环境中生长的义乌人,从传统产业跳到新兴产业也是一种必然吧。况且,在互联网业界,义乌人方兴东早就名扬四海了。

  不过,在这种充分国际化的背后,记者还是读到了义乌商人的一种家乡情怀。张绵富虽然把公司开在了杭州,但回义乌把小商品市场搬到网上是他重要的工作。“义乌是我老家,那里有我事业的方向。”

  义乌人居浙中丘陵之交通要道,历史上的任何战乱都会危及其生存的土地,惟有牢牢扎根才有继续立足之可能,所以义乌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重地缘。而正因为义乌人有重地缘的文化背景,即使外出发展亦将根留在义乌,这才使得义乌市场越办越大。(231090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