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征,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2:19 人民网-华南新闻

  

长征,永生难以磨灭的记忆
70年前的10月,历尽千难万险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北实现了历史性的胜利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的危难关头、党面临生死考验的危急时刻领导工农红军进行的史无前例战略性转移。

  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她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成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缅怀长征、纪念长征,为的是与广大读者共同铭记历史,珍惜和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坚定理想,砥砺斗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纪念专版上,我们刊出了老红军战士的深情回忆,追记当年红军长征路经粤北的浴血战斗,也实录了当年曾经发生激战地区眼下的生机和发展。

  新的长征仍在继续,长征精神定将在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永存!

  ——编 者

  他,12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5岁随红军主力部队转移长征,历经三过草地雪山之艰险,最后与大部队一道在陕甘边区与中央红军会师。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他一次次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陷阵冲锋,5次负伤,3次闯过生命危机。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前往广东省军区干休所,采访了这位从儿童团长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老红军——杨挺。

  参加红军 苦孩子的求生之路

  沿着干休所一条坡度不大的水泥路,我们走进了杨老的住所。在靠墙处几丛绿叶繁盛的植物装点下,庭院给人一种整洁静谧之感。

  杨老面色红润,身着宽松的便服,正在大厅里看电视。

  看到记者到来,老人热情地伸出双手,和我们逐一相握,挨个地询问姓名。

  得知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来,老人掩不住一脸高兴:“好啊!我是四方面军的,1933年参加红军。那真是非常艰苦的年代啊。”

  也许方方面面都已久经锻炼,一见面话匣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打开了。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家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长年啼饥号寒。5岁那年天旱失收,才1岁的小弟在饥饿中生病,无钱医治很快就死了。看着面黄肌瘦的姐姐和我,爸爸妈妈愁容满面,总得找条活路啊,就决定分头外出讨饭。”

  杨老话音不高,但一字一板,表达很清晰。他告诉我们,就在那一年的冬天,他的姐姐先是被送人,后被卖做童养媳;他的父母先后冻死、病死在客乡。

  “我还清楚记得,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腊月天,父亲已经身染重疾,全身浮肿。我们父子相搀着,艰难地翻过一座小山,傍晚时分挨到了山岗上一个岩洞歇脚。眼看自己再也走不动了,父亲吃力地唤着我的小名,说:‘木娃子,你到下面人家,要根火柴来,我抽支烟。’没想到这就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跑下山去,第二天一早把火柴讨回返来时,父亲已经冻僵了,断气了,再也不能和我说话了。事后我才明白,父亲那时身上哪有烟,他那样做是把我支开,希望我能找条活路。这一年,我的父亲还不到40岁。”

  从那时起直到12岁,小杨挺放牛割草,干过无数苦活累活,但始终没有踏踏实实吃过一顿饱饭穿过一双新鞋。

  1933年,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部队打到了木门镇。在红军到来前,国民党造谣说共匪奸淫抢掠,无所不为。“但红军一到,我亲眼看到他们为百姓挑水扫院,访贫问苦,谣言不攻自破。”杨老说:“我当时的直观感受就是:这支军队是向着穷人的。于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乡苏维埃儿童团。”

  由于吃惯了苦,站岗放哨送信,什么任务小杨挺都能做,就当上了儿童团长。后来红31军医院一位总务科长动员小杨挺参加红军,当上了医院警通排的通讯员。

  三过草地 不畏艰险信念弥坚

  “1935年,四方面军打到四川广元城下。为迎接中央红军,我所在的部队逐渐向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进发,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一带会师。”

  长征的经历无疑是老人一生中永世难忘的,对她的回忆也特别地深沉、刻骨铭心。

  “还记得出发时的景况、有动员吗?”记者轻声问。

  “记得。是秋天时分开始的。”杨老缓缓地答:“没有正规动员,但我们都知道要和中央红军会合,准备北上抗日。部队长征先经过夹金山、党岭山,到阿坝,然后到包坐。由于张国焘的错误,四方面军的部队长征中往返3次爬雪山过草地,多次经过少数民族无人区,真是历尽艰辛。”

  “记得翻夹金山,那是个终年雪山,气候变化无常,恶劣极了。第一次,我们是走了3天才翻过夹金山的。到再爬党岭山时我感冒发烧了,没吃没喝,奄奄一息,同志们以为我活不成了,就把我放在一个喇嘛寺的死人堆旁。没想到第二天我醒过来了,一摸身旁都是死人,吓得赶快爬起来,又继续去找部队。”

  “过草地,那真是一望无际,水草丛生,根本没有路。出发时我们每人背着10天的干粮,主要是青稞面。走到后来就没吃的了。我就经历过3天没有一点东西可吃,脚肿得老大,收容队用担架把我抬了一天多。尽管那时艰苦异常,但我们始终精神愉快,相信跟着部队就有奔头。这种信念从未动摇过。”

  晚年作画 留给子孙精神食粮

  在解放战争中,杨老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随部队南下渡过长江后,一直打到广东,参加了解放万山群岛。

  “我们过了长江一路南下,经江西南昌战到广东兴宁。我们这支部队在广州外围增城的派潭和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数百敌人,接着又在石龙打掉了国民党从广州逃跑的最后一列火车,然后进驻沙河,参加了广州入城式。”

  杨老抬手示意,请老伴于淑娟拿来一册装帧典雅的画册,但见上面收录的都是他们的画作。第一幅是杨老的《瑞金旧址》,第二幅就是《红军长征第一山》。这些水墨山水,画面大气磅礴,雄奇壮丽,在在体现着杨老对自己早年征战经历的无限追怀。

  杨老告诉我们,1984年他从广东省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离休后,就参加了老人大学,和老伴于淑娟一起开始了书画学习。在赖少其、何兆雄等一批著名书画家的指点下,他不断习作,其作品先后在全国及香港展览参赛。他甘于以此寄情,也乐于以此激励子孙。

  当老人用他那一生握枪无数的大手,抚摸、指点着画册上那《红军长征第一山》的画页时(上图,许培武摄),面上笑容是那么自豪、坚毅。

  是的,长征作为历史事件已经定格,她会随时间离我们远去;但作为一种精神,它将永远跃动在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中,永存于无数的诗画和歌声中,这种精神财富永远无价!

本报记者 黄幸群 喻季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