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见证伟大——一直感动着的33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3:14 大众网-生活日报

  

见证伟大——一直感动着的33天

  

见证伟大——一直感动着的33天

  重走长征路线图

  ■触摸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8月29日,当先前采访过的11位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依然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时,我们一行6人又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采访征程。至9月30日回到济南,33天时间里我们奔赴6个省份,行走10000余公里,采访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17个、人物30多位。这是我们经历过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行程最远的一次采访活动。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感受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天气。在江西冒着酷暑采访,脚板发烫,汗湿衣衫;在贵州往返于蜿蜒的山路之间,凉风阵阵,险象环生;3次入川走山路,体会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冒着严寒登上夹金山,下山时汽车突然刹车失灵……两万里路云和月,多少回心灵震撼和净化。所有的艰辛与危险,与沿途汪洋江河般的收获相比,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其间我们不禁感叹,今天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衣食充足,山路已修,又没有人围追堵截我们,走得都这么艰难。当年红军是怎么走过来的?走得是何其不易!

  忘不了在瑞金,聆听111岁老人70年如一日盼等“红军郎”的故事;在于都,聆听“红属”大嫂手拿5双草鞋、一大包番薯干苦等丈夫不到,把草鞋、番薯分送给5名红军战士的故事……

  忘不了长征路上的山山水水,乌江渡口依稀可辨的堑壕,遵义凤凰山上祭拜不断的红军坟,赤水河边太平镇长征街上那面矗立在最高处、翻飞在风雨中的红旗……

  忘不了,中央纵队干部团的120多名战士,一天一夜急行100多公里山路,神兵天降般赶到金沙江,悄然拿下渡口;红一军团四团的战士,一路跑着开会、跑着睡觉、跑着吃生米粒,以跑的速度击溃阻敌,一天一夜行军120公里,飞夺泸定桥。

  忘不了那些听到、读到的动人情节:湘江之战中,29岁的红军师长陈树湘腹部受重伤被俘,竟用手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四渡赤水河,一个团的红军不惜代价阻击追敌,为一位临产的红军抢出两小时;雪山上,一具冻僵的红军战士遗体右臂高擎,紧握的拳头里是一张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和一块银元……

  触摸那惊心动魄的历史,切身感受长征的艰难,一次次让我们感觉笔端的沉重,只恨自己力有不逮,难以尽述。唯在风尘仆仆、沉思震撼中,体会到了永恒伟大的长征精神,灵魂得到一次次净化和洗礼。

  感谢长征!感谢集团给了我们这样一次“重走长征路”的采访机会!

  ■长征胜利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

  在心灵震撼中,我们一直在思索,是一种什么力量使红军能够战胜这么大的困难,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

  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18岁的战士占到40%,而且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没有多少文化。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吃草根,咽树皮,依靠双脚走天下。

  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平均每百人仅有40余支枪,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

  ……

  与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相对照,红军战士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躯体里,筑起了钢铁一样坚硬的精神堡垒。长征的胜利是奋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胜利,是战略战术和组织纪律的胜利,更是理想和信念的胜利!越是走近长征,了解长征,就会越发强烈地感觉到它带给红军官兵的强大精神动力。方志敏烈士说过:“敌人只能割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长征的胜利,我们只能说,这种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必胜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是一切胜利、一切震撼的基石和源泉。

  因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红军战士腹中的草根牛皮,却可以产生人参燕窝一样的能量;手中虽拿陈枪旧炮,却可以发挥坦克大炮一样的威力。

  长征的胜利,还是因为实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红军之所以长征、长征初期之所以失利,就是因为当时的“左”倾领导人制定超越实际的政策,和敌人硬打硬拼,乞丐和龙王比宝。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领导地位,长征才出现转机,中国革命才取得胜利。

  ■以实际行动继承长征精神

  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共和国摇篮”的宣传;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几乎在我们走过的每一个与长征有关的纪念馆,都能看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有龙飞凤舞的毛体,也有印刷体,读着读着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各地有这么浓的长征情结,那么怎样在新时期以实际行动继承长征精神?

  我们看到,红都瑞金正在筹办江西省红色旅游产业博览会,发挥地方特色,大打红军、长征牌,发展红色旅游。

  我们看到,在红军强渡乌江的江界河渡口上游,将建起贵州省最大的水利发电站,红军战士当年踏波踩浪的乌江水,将为当地群众造福,为贵州发展经济提供能源。

  我们看到,在“鸟儿飞不过”的大雪山夹金山,正在修复四川省的省道,雪山变通途,为发展雪山旅游、为当地发展经济,提供极大的便利。

  我们看到,昔日处处沼泽的草地,今天已变成辽阔的牧场。成群的牦牛、马儿正在蓝天白云下游动,还有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徜徉。牧业、旅游业将促进当地的发展。

  我们看到,在红军会师的甘肃省会宁县,养殖业、畜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当地群众的生活已得到极大改善……

  一路走来一路看,我们为长征沿途的巨大变化而感动,为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振奋。我们相信,长征———地球的红飘带,在明天将会变得更红,更美丽!

  (王学文执笔整理)

  大众报业集团“重走长征路”采访团成员:

  大众日报记者王学文房贤钢

  齐鲁晚报记者严洁

  生活日报记者赵志祥

  半岛都市报记者胡进宇

  大众网记者曹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