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要不要讲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8:49 新华网

  许博渊作者文集

  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电视台都播放了大量文艺节目,演员一律淡妆,举手投足充满健康的气息,布景和灯光都大气、庄重、朴素,观之有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之感。我家的电视机使用率因此大为提高。我知道,这股清新之风不过是一阵,吹过之后,又将是令人眼迷的花花绿绿了。由此也引发一些思考。说是思考,是因为自己没有一

个成熟的意见,说出来,为的是请教高明。

  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物质富裕了,生活是否一定要铺张靡费、灯红酒绿?多年来,我们的电视节目过于光怪陆离,过于肉欲性感。以前说这是西方的格调,但我感觉模仿的是港台,并非西方。如果说是模仿西方,那也是模仿西方的夜总会,而夜总会并非高雅的娱乐场所。我曾观看过西方的电视节目,感觉没有我们这么乱,这么疯狂,而是有许多健康朴素的节目的。

  文化必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许,西方人是浓极而淡,近些年来,他们从日常生活到文艺节目都有回归质朴的倾向。比如穿衣服,不是穿给别人看,而是追求自己的舒适,质料不求高档,也不讲究是否名牌,也没有人穿着晚礼服在大街上徜徉。再比如吃,他们追求的是营养成分、卫生和节省时间,并不追求豪华气派高档。而我们,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把压抑了多少代的奢侈欲和炫耀欲望发挥到了极致,追求豪华奢靡、帝王气派。有人反对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说这样会抑制需求,阻碍经济发展,那我不明白,为什么发达国家这些年的经济并没有因此而一泻千里?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喜欢走极端?“文革”的时候,妇女烫头发穿高跟鞋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作风,称之为奇装异服,成为“革命”的对象,为什么现在又怎么奇怎么穿,怎么暴露怎么穿?“性感”一词,在西方资产阶级那里也不是一个可以常常挂在嘴上的大雅词汇,但在我们这里似乎成了一个普通的褒义词,电视节目主持人就可以当众问:“我性感吗?”一些人穿着性感成了习惯,有些地方规定,公务员上班时着装要庄重严肃,引起强烈的反弹,说是干涉了个人自由,压抑了个性。这种风气是否已经走到了极端?下一步是什么样?

  走极端的另一个例子是,讲革命的时候不讲建设,讲建设的时候不讲革命,好像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对立面。“文革”的时候,在人们的意识里,似乎人间的第一大事或者说唯一大事就是“革命”,吃饭穿衣都是小事。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坏人捣乱,可千百万一度跟着走的人就没有一点应该反思的地方?那时候也说过“抓革命促生产”,那是总理为了挽救危局提出来的,并非当年的主流意识。终于,中国人走极端走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于是回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这是拨乱反正,是挽救民族命运之举。可问题几乎同时来了,多年来几乎听不到“革命”二字了。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革命似乎和极左画上了等号。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究竟还要不要革命?比如,腐朽文化的命要不要革(只是不要再来一个“文化大革命”)?

  第三个问题是:各类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说为了应景,那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营养,那就不应该一阵风。许多次纪念活动都是一阵风,风过之后,一切照旧。这一次,如何吸取些什么,悟出些什么,改变些什么,似乎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否则,今后还是免了好些,省得劳民伤财。

  我们应该悟出些什么呢?我以为,基本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民族,一个欣欣向荣的民族,应该有一些健康活泼的文化生活,有一股朝气、正气、浩然之气。虽说是“食、色,性也”,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们除了食欲和性欲之外,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形成某种共识,使我国的文艺舞台上的气氛能够正一些,那就不枉了这一番轰轰烈烈的纪念活动。

  相关文章:

  国民性思考:让我们的眼光越过国界

  国民性思考之五:国民性是什么?

  长征,一部博大的教科书

  为了纪念叔叔,为了纪念长征

  长征——七十年后的继续追问

  忆长征,勿忘李德这面“镜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