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解放新论:和谐是不是彼此"无差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31 东方网

  问: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构建和谐社会,减少不和谐因素,就是要消除差别、没有矛盾?

  ———上海河南中路 秦绍濂

  答:一切事物都是有差别的,差异是绝对的。人跟人之间,当然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实际上,有差别才有和谐。和谐本质上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孔子讲“和而不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不同的成分和谐相处,才是和而不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就从政治高度正视和明确了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任何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

  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人们之间既存在政治地位的高低、身份阶层的不同,也会有经济实力的强弱、社会收入的多少之分,至于文化观念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别则更为常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价值目标与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它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当前,我们之所以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希望建立起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整合差别、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

  和谐社会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是继承和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人际和谐、天人协调等辩证思想的产物。儒家历来重视家国关系的和谐。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即君对臣要有礼貌、要尊重;臣对君,对国家事务要尽心尽力、要忠诚。这种关系是对应的,是相互的、双向的。而在家庭关系上,则应该是父慈子孝、兄悌弟恭、夫妻相爱,全家和睦相处。

  当今社会也有父子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老板与雇员的关系等形形色色的关系。和谐理念及其实践要求,无论何种人际关系,都要以道义为重,在承认差别的前提下,做到尊重对方,尽职尽责,以此来求同存异,向着共同目标努力。

  儒家在经济上的和谐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均”,二是重义。首先是承认差别,否认平均主义。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齐是事物的普遍现象。物的价值可能相差几倍、几十倍,人也不例外。勉强把差别拉平,必然违背客观规律。

  其次,“不患贫而患不均”。这个“均”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合理均衡的意思。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曾经说过:“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则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经济差别过大,社会就不能安定和谐。因此,需要“调均”,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均衡状态。

  思维方法与精神境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我们把这称为和谐观念,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自强不息,二是反身而诚。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理念及其实践认为,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用心血和汗水去追求幸福。遇到逆境,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遇到不满意的事,首先要反身而诚,多想想自己的问题。当今社会,许多人在经济利益和浮躁文化的影响下,心态越来越不安宁,心理也存在失衡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自我修养不够,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

  总之,无差别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差别是和谐的基础,无差别也就无所谓和谐,协调差别是实现和谐的基本条件。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就明确指出,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差别恶性膨胀和扩大,积极协调利益关系,缩小差别。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作者:周桂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