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4:40 大河网-河南日报

  

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上)

  

加大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上)
报告摘要

  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规模,而且要加快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大而强与富而美的统

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新突破。新型工业化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由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下大力气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

  要把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紧迫的任务。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食品、有色金属、石油和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建筑业和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要把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加快治淮和治黄骨干工程、洪水控制工程建设和骨干河道治理步伐,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燕山水库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搞好大型煤矿、电站、电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促进能源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加快铁路客运专线、高速公路、民航和车站、航空港等交通枢纽建设,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

  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文化、中介、房地产等现代和新型服务业,重点抓好物流、旅游和金融业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优势产业,文化、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金融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显著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比重。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要把集约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形成一批配套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提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成长性企业,推动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国家500强。

  (二)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城镇化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途径。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走城乡互动、区域协调、体系合理、发展集约、以人为本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增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搞好城镇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依法治市,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集约发展,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创建宜居城市和节约型城市。重视城区发展,认真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破除体制障碍,搞好城乡一体化试点,逐步形成以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和社会管理为重点的一体化新格局。

  中原城市群是建设经济强省的“柱石”。要认真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把洛阳建成新兴工业城市;积极推进郑汴一体化,大力培育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等产业带;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促进区域功能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环保同治、产业互补、协调发展,增强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使其成为带动中原崛起的龙头,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地区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支撑。要在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重大项目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依托重要交通线发展新兴产业带,促进区域内中心城市加快发展。

  县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石”。要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县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面增强。鼓励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支持巩义、永城、邓州、固始、项城等发展成为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加大对产粮大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经济困难县的支持力度。加强市区和县城建设,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继续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三)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取得新突破。“三农”问题事关建设经济强省大局。要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深入开展“抓试点、争致富、办实事”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要用先进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逐步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继续推进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要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县建设,打造河南劳务品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逐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地推进整村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加强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减少贫困人口。

  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在全省农村实行“两免一补”,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搞好村庄规划,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农村交通、电网、通讯、沼气、安全饮水、流通、生态环境等设施建设,及早实现村村通电、通油路、通宽带,村村有连锁农家店。着力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征地制度、集体林权、流通体制、金融体制和供销合作社等改革。

  相关链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未来五年,我省继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向工业强省迈进。

  省七次党代会以来,我省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支持百户重点企业发展,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使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同时,我省先后投入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102亿元,支持了一批重大工业结构升级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我省工业发展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我省正着力培育发展食品、有色金属、石油和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将在中原崛起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未来五年,我省将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要途径,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同时,我省采取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对一些经济较强的县市拉高标杆,瞄准全国百强县市全力赶超,发挥领跑作用。对一些传统农业大县,我省将区分不同情况给予重点扶持,努力在全省形成争先恐后、百舸争流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实现经济实力壮大、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

  近年来,我省把县域经济作为发展战略重点,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我省还出台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两年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扶持了一批县域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发展势头强劲。

  2005年,我省县域经济总产值达到7247.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1%。今年上半年,全省108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34.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46个县市一般预算收入超亿元。

  ▲▲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未来五年,我省坚持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并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农业不断增效、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未来我省将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生产与加工基地建设。

  到2010年,我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左右,全省转移农业劳动力总数达到230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左右。实现所有行政村和大多数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90%以上的县道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乡道、村道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

  今后,我省将突出抓好郑州市、中原城市群、省内区域中心城市、省定重点县(市、区)和重点镇的建设,带动全省城镇化,并推动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走向城镇,为提高全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按照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省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达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0%以上。

  省七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在城镇化建设上,突出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着力培育“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以形成若干个带动力强的省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逐渐探索和形成了一条实现中原崛起的城镇化之路。郑州、洛阳等城市新区初具规模。到去年底,我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0.7%,中原城市群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57%。

  图①未来五年,我省的煤化工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王天定摄

  图②我省新型工业化步伐铿锵。

  王铮殷海民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