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5:12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孩子能挣到这么多钱,俺做梦也不敢想。宗秀能有今天,学校真是她的再生父母!”胶南市电子学校03级学生刘宗秀的父母对学校万分感激。

  刘宗秀因父亲长年卧病在床,初中毕业后面临失学。自从进入工学班后,她不仅练就了一手过硬的不良品修复技术,还用工学补助完成了3年学业,并攒下2000多元为父亲求医问药。刘宗秀一毕业,就被南涯电子公司留用。

  工学结合让成千上万个“刘宗秀”找到了迈向成功的着力点。近年来,胶南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探索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使职业教育迸发出无穷活力。

  服务青岛 势因运生

  围绕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挺进西海岸、建设新的经济重心的战略决策,将胶南规划为青岛西海岸重要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因此,胶南要融入大青岛,就必须适应青岛作为品牌城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为“青岛制造”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产业工人。

  传统的加工机械制造业是胶南工业的主力军。胶南意识到,要提升机械产业水平,不能单靠简单地扩张规模,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才是关键,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用长劲、跑长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今年,胶南市最大的一笔机械设备订单,就是职业学校投资3100万元订购的实训机床设备。正是靠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才引来了中国铝业、韩国现代造船、德国蒂森克虏伯等世界知名加工制造企业,使胶南实现了由传统机械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跨越。

  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让农民通过打工或创业实现增收,掌握一技之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农家子弟只要读完高中,这个家庭就很有希望脱贫致富。通过半工半读,可以让更多的农家子弟顺利完成高中段学业;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可以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创业技能。”

  基于此,胶南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城乡发展战略,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职业教育逐步走上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胶南的职业学校同全国很多地区一样,过去也曾遇到招生难、就业难、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按照“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思路(“订单式培训”即校企合作,“菜单式教学”即工学结合,“递进式就业”即半工半读),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模块教学、产教一体、工学交替、定向培养”等方式因校制宜,让职业教育真正走出彷徨,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南涯电子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器开关的韩资企业,曾一度受到招工难的困扰。而同处灵山卫街道办事处的电子学校,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双方探讨合作,由学校腾出8亩场地和3排旧校舍,企业投资480万元建立校内工学基地,新上12条流水线。学生半天在课堂学习、半天在车间生产。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市电子学校年招生数量连年保持在1200人以上,今年跃升至1700人,生源遍及全国17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南涯电子公司也实现了快速发展,电器开关年产量由校企合作前的1.9亿支扩展到现在的8亿支。南涯电子等韩资企业与职业学校的成功合作,有效改善了胶南的投资环境,近几年,该市利用韩资年均增长44%以上,累计利用韩资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量的41%。

  200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在青岛西海岸新上大造船项目,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少足够的造船工人。胶南市扶持黄海职业学院当年为中船重工培养了518名电焊工。通过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不到4年时间,胶南市职业学校形成了年培养8000名焊工的能力,为青岛造船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障。泰发集团、双星机械公司、环球集团、东佳集团等骨干企业以及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都在胶南的职业学校开办了“委托培训班”,近3年累计为企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2万多名。

  胶南以前几乎没有家电电子产业。但由于该市常年为海尔集团提供大量合格的技能人才,所以海尔决策者决定把海尔集团的第13个工业园放在胶南。结果,仅用108天,就建成了一个年产500万台家电的生产基地,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今年可达70亿元,并且不到一年时间就吸引8家配套企业入驻胶南,带动形成了家电电子产业群。

  一个职业学校学生,每年最低支出4000元,很多低收入家庭学生因此被堵在了学校门外。为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接受职业教育,青岛黄海职业学院探索实行了“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先到企业学工一年,然后返校,经强化学习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后,第三年再赴企业顶岗实习,学生与新招员工同工同酬,每个学生3年可以获得2.4—2.8万元的收入,不但可以解决学费、生活费,而且还能补贴家用。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不仅满足了“青岛制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而且走出了校园,拓展到了农村,成为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依托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和职教基地,胶南市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免费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大村镇通过设立“新农村大学堂”,配套建设专项实训基地,对1300多名农村妇女进行服装缝纫技能培训,引进多家服装加工企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近4年全市累计培训4万多人,其中有1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转移就业3万多人。

  优化环境 孵化“金蓝领”

  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胶南市瞄准中国“金牌工人”培养基地的目标,统筹引导,先后有3处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处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职业中专、黄海学院被评为“全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为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该市优先提供基础设施配套,其中市财政仅为青岛港湾职业学院基础配套设施投入的资金就达1.1亿元,今年10月份学校建成投入使用,一期在校生6000人。在城市规划区内寸土寸金的地段,划出760亩土地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其中为黄海职业学院办理用地394亩,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在校生达到3.3万人。此外还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先后压缩了十几个不适应社会需求或重复设置的专业,增设数控技术、船舶焊接、汽车制造与维修等急需专业;对3所国办职业学校进行优化重组,组建成立了高职校,实现了集约发展。

  高超的技能是“金牌工人”的必备条件。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胶南狠抓实训基地建设,舍得投入,购置最好的设备,全市仅机电实训设备就达到2000多台套,其中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近100台套。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必须坚持的价值趋向。近年来,胶南市通过选派5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校挂职任教,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专兼职教师,重视加强民办职业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半工半读与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不仅带来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市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在省市各级专业技术技能比武中获奖。胶南市职业中专数控专业学生崔宝忠荣获青岛市数控车技能比武一等奖后,被江苏金马公司相中,担任了青岛、烟台两地的售后服务负责人。据统计,近4年,胶南全市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0万多名,首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优质就业率高达95%以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