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打碎了大学生的“饭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7:52 大众网-大众日报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争论仍在进行。一份关于“2006大学生就业率调查”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26万人中,“零工资就业”的人占被调查者的0.8%。面对这种现象,我们的思考既苦又涩。

  首先,大学生自己要反思。现在大学生“天之娇子”的光环还没有完全褪去,一些大学在校生不是忙于增加知识、提高能力,而是满足于考试及格,沉醉于花前月下、游戏机

旁,虚度着无价的大学时光。等到毕业来临,才如梦方醒,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没有金刚钻,怎么可能揽到瓷器活?无奈,只好选择“零工资就业”。

  其次,学校要反思。现在中国的一些高校的教学还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上,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极差。一些课程,不管任课教师的水平如何,用的都是老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内容陈旧,乏善可陈。一些学校的教学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重科研论文、轻教学能力的教师评价体系难辞其咎。

  再次,大学扩招政策难逃其咎。

  现在中国到处在建大学城,有的一圈地就是上千亩,以应付日益庞大的招生规模。中国的大学扩招始于1999年,7年之间,中国大学入学率从7%左右猛涨至21%左右,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300多万人,翻了近三番。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必然造成师资的吃紧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四,选择学校的社会心态存在问题。现在的高中生在填报高校志愿的时候,过多地听取了家长及其周围人的意见。家长们没有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从自己的经验,甚至自己的面子出发,为孩子作出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都进了“综合性大学”,而不是什么专业学院,更不是什么技校,造成了今天的大学生“零工资”和技工的高工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饭碗的脆弱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改变这种局面,不仅要求改革目前的高校招生模式和教学模式,更要求大学生转变就学、就业观念,不要光盯着所谓的热门学校,热门专业,要以长远的眼光拓展就业的渠道,只有这样,“零工资就业”的尴尬局面才不会继续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