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4:49 新民晚报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7位亲历长征老将军口述往事(上)

  本报特派记者张黎明

  70多年前,在广袤的神州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他们从乡间田头、厂区作坊、豪门大宅、学校课堂,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追寻共同的理想,走上了实现中华

民族解放大业的征途,用青春与热血大写了一部救亡图存、寻求振兴的历史,铸就了一座举世罕见、旷古未闻的丰碑。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本报特派记者先后赴北京、南京,独家采访了一批亲历过长征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今天,本报长征特刊推出7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的口述,生动再现70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峥嵘岁月。

  1害怕被划成知识分子

  我听过张国焘几次报告。别看这个人讲话很慢,嗓门不大,做出来的事情心狠手辣。他自己是个大学生,在当时算是个大知识分子,可是,他却排挤有文化的人,认为知识分子靠不住。张国焘还在大会上公开提出“三个工农分子监督一个知识分子”。

  长征时,我一度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保卫局保卫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因为从小在家读过几年私塾,也成了被怀疑的对象。

  刚开始我不知道,不论写报告、写文件、写决议,字迹都非常工整,后来听说有人要把我划为知识分子,非常害怕,马上提高了警惕,故意把字写得歪歪扭扭,甚至连自己写的字自己也不认识。有的文化人真是倒霉了,轻则受到监视,不准继续工作,重则被抓起来,坐牢、杀头,非常恐怖。

  在长征途中,我们红军不但要同敌人作战,而且还要同大自然抗争,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记得在翻越大雪山时,我和何正文同志有一段故事。当时,我在军事连当指导员,他是排长。折多山海拔5000多米,每天下午都要起风暴,因此,部队必须在中午前翻越山峰。那天中午,我们刚爬到山顶,由于高原缺氧,只见何正文双腿一软晕倒在地,我赶紧冲上前把他架起来,拼命拖着他慢慢朝山下走,大概走了二三百米,他才一点点苏醒过来。

  后来,部队过党岭山时,我也晕倒了。记得当时,越往山上爬,我越觉得头昏脑胀,腰酸腿软,喘不过气来。开始我还坚持一步一步地挪动,可过了一会儿,什么都不知道了,是何正文同志救了我。

  建国后,何正文同志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00年他因病去世,我万分悲痛,写下了“回忆长征爬雪山,彼此互救难忘怀”的悼念诗句。

  2毛主席救了我们的命

  1935年6月2日早上,天刚蒙蒙亮,大部队从化林坪出发。我带着干部团上干队政治科的一个班,担任收容任务。我们走到一个山嘴子处歇了下来,准备接应掉队的同志。

  刚停下,只见山道上有一行人朝我们走来。我一眼认出走在前面的是毛主席,于是,就和战友们一起站起身来。

  “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啊?怎么还不走呢?”主席没等走近就开口问道。“报告主席,我们担任收容任务,等大部队过后,立即就走。”我立正回答。

  毛主席这时走到了我们面前,他环顾四周,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对我说:“太阳快出来了,敌机很快就会空袭,这里地势高,容易暴露,你们还是转移到前面去吧。”说着,他指了指前方的一个山坳。

  我马上集合队伍,紧跟在毛主席身后,向山坳方向转移。大约刚刚走出三四百米,突然响起急促的军号,部队都知道那是空袭警报,大家纷纷利用地形地物隐蔽起来。

  说来也怪,往日敌机空袭,总要示威般地在空中转几圈,瞅准目标后才投弹扫射。那天,这架黑老鸦似的敌机从我们部队行进的方向迎面冲来,马上轰隆隆地投下了7枚炸弹,掀起了浓浓烟火,其中一枚就在我们刚才歇脚的地方爆炸了。

  “好险啊!”望着那被炸弹炸出一个弹坑的山嘴子,我们几个战友你看我,我看你,不禁感叹,幸亏是毛主席救了我们,不然,这下子真的“革命到底”啦!

  3“坚壁清野”百姓遭殃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后,上级命令我们红99师担任后卫,逐步向西转移。

  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我们部队趁着夜色行进在山谷隘路上,每个人的左臂都系一块白布作为联络信号,防止掉队。不一会儿,前面传来“小心点,小心点”的招呼声,原来,已有人和骡马在行军中掉进了万丈深渊。

  天亮了,只见沿途的石壁上留下了许多红军的标语、口号:“赤化全川”“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共产党万岁”等等,十分醒目。

  转移途中,张国焘还下了一道命令:实行“坚壁清野”。这个政策不但伤害了苏区人民的感情,一度也使我们坚持地方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失去了立足之地。所谓“坚壁清野”,就是凡敌军可能到达的地方,要把粮食、锅碗瓢盆全部藏起来,把水井封死,把房屋烧掉,还美其名曰“让敌人无法利用”。其实,这是自毙的做法。

  部队受命后,只好走走停停,一面挖战壕准备阻击敌人的追兵,一面派人召集群众开会,动员大家“坚壁清野”,“自毁家园,以纾国难”。当时谁也不忍心放火烧房,可上级有令,谁敢违抗?大家都怕背上“反革命”的罪名,怕惨遭杀头。一路上,我们看到许多群众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无处安身,都暗暗地流泪。

  到了剑阁地区,看见川陕苏维埃省府以及党、政、群领导机关,兵工厂和医院都在向嘉陵江西岸大搬家,这时大家才明白,张国焘是铁了心要放弃苏区军民苦心经营了3年的川陕根据地。

  时间:2006年5月13日上午

  地点:北京丰体南路某大院

  讲述者:原总后勤部常务副部长胥光义将军(90岁)

  卢仁灿将军题词

  时间:2006年5月16日上午

  地点:北京军委海军大院

  讲述者:原海军副政委卢仁灿将军(91岁)

  时间:2006年5月19日下午

  地点:北京军委空军大院

  讲述者: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88岁)

  王定烈将军题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